1927年6月2日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一位伟大学者的突然逝世却让这一天不再平常,新史学的鼻祖王国维先生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了。
文章插图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这是事后人们在他内衣口袋里发现的遗书里的一句话,短短十六个字,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遐想。
早年经历王国维初名国桢,后来才改为国维,谥号忠望,为清逊帝溥仪所赐。他于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城。王氏家族是书香门第,出身良好的王国维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王乃誉,是名门后代,王家算是个声名鼎赫的贵族,再加上王家有抗金卫国的声誉,所以在当地很是有名,自然也深受百姓敬仰。
在赴上海读书之前,王国维一直生活在故乡海宁,不幸的是在他四岁时,生母凌夫人去世了。
父亲王乃誉主要关注他的读书生活,对他的日常生活则关注较少,这方面主要由王国维的叔祖母负责。
七岁时,王国维进入私塾读书,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初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
那时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的历史时代早已开启,在当时西方文化盛行的影响下,王国维接触到了比较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对西方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文章插图
此外,当时正值维新思想崭露头角,所以王国维在小小年纪就对此有所了解,这为他以后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也暗示了他与文化的不解之缘。
1892年7月,王国维入州学,参加了海宁州岁试,凭着优越的成绩考中秀才,也因此声名大振,成为人们眼中的才子。
1894年,王国维赴杭州考入崇文书院,那时本是他继续努力向上发展的大好机会,但他却没有继续为考试做准备,而是沉浸在史学、校勘和新学的研究之中。
甲午战争过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王国维深感国家安全岌岌可危,学习新学的愿望也愈加迫切,在此期间,他攻读了不少时事书籍,关心国家政治发展和国际环境。
即使是作为一介书生,他也想凭着自己的力量做些什么来挽救危亡中的旧中国。
辉煌成就1900年12月,王国维远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因病回国后任职于武昌农学校,在好友罗振玉主办的《教育世界》里,他介绍了大量国外多种领域的先进思想,为国内新思想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文章插图
再后来,王国维先生埋首于史学研究中,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但要说到王国维,人们最熟悉的恐怕还得是他的《人间词话》,其中的三种境界流传至今,也让后人惊艳。
再后来呢?再后来,就是那封著名的遗书了。1927年6月2日,那天王国维和往常一样在家里用过早餐之后就去办公室给学生们评定成绩,又和侯厚培讨论了很久下学期招生的事情。
随后王国维向侯厚培借了几元钱,雇了一辆人力车孤身前往颐和园。11点左右,当手中的烟吸完后,王国维一跃跳入水中,永远地沉睡在园中的昆明湖里。
烟的光火和他的生命就此一同熄灭了。
他的逝世太突然,不禁引起了世人的震惊,关于他的死因,因为他的家人们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所以人们产生了几种猜测。
殉清保节说不少人认为王国维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翻版,清朝的灭亡对他来说打击太大而他又难以放下大清。
文章插图
其实不止有些平民这样认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和罗振玉等人也支持这种观点。鲁迅也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国维在水里结束了自己的“封建遗老生活”。
推荐阅读
- 六大国家一级国宝文物,最后一件确实是穿越时空者留下的铁证
- 六大国宝级文物中的国宝,最后一件绝对是穿越时空者留下的
- 旧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怀旧意味浓郁,被誉为“中国的伦敦西区”
-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是不是意味着富家子弟就能养出贵子呢?
- 蒋之奇写给司马光的一封信,是宋代学士的标准字体
- 创意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 黄衫女子现身后,留下的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几个字,背后有何深意?
- 吴用留下反诗,把卢俊义坑上梁山,为何卢俊义不找他算账?
- 梁山上第一个看清宋江的人,临终前故意留下遗言,却没人听懂
- 徐志摩空难去世,留下神秘“八宝箱”,林徽因为之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