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旧书店之于城市,就像人的眉毛,没有了就不好看
在各类贴着时尚、潮流、新概念标签的网红书店越来越多的当下,旧书店不仅是与传统书香文化联系的纽带,也体现出一座城市对于相对比较纯粹的爱书人的态度。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越是有着标杆性的旧书店。
“一个城市必须要有旧书店,否则文化积淀就没有了,这是很让读书人伤心的事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吴新文教授是旧书的爱好者、收藏者,也是复旦旧书店的常客。多年前,福州路、文庙、长乐路、绍兴路等比较有名气的上海二手书市场,都留下过他骑着自行车往返徜徉的身影。随着旧书市场的衰落,如今吴新文能去“寻宝”的地方几乎只剩下复旦旧书店。因此,他对于复旦旧书店即将关门的消息表达了非常惋惜:“我认为大学周边至少应当有一家旧书店,而复旦旧书店可以说是复旦大学周边的文化尊严之一,我一直为此感到骄傲。”在吴新文看来,新书店要求书卖得快、周转快,这与学术书慢销、长销的特性不符;而网店虽然也经营慢销、长销的书,但旧书店提供给读者“寻宝”的体验感却是任何网店无法比拟的。
多年来,吴新文从旧书店里淘到的“宝贝”有复旦哲学系名宿亲手修订内容的手稿;有高校、研究所等内部使用仅仅刊印几百册的珍稀教材;也有主人过世后被家人当作废纸处理的宝贵文史资料。吴新文说:“如果没有旧书店作为最后一道文化防线,今后恐怕有很多珍贵文史资料就被送进废品回收站了”。很多旧书对于识货的人来说是宝贝,并且价格已经“洗尽铅华”,旧书店就是他们的天堂。
在与采访人员的交谈中,吴新文流露出对东京神保町旧书市场的赞赏,那里拥有大大小小超过一百七十家旧书店,被称为“世界最大旧书街”;同样的,伦敦的查令十字街84号旧书店虽然早已消失,但就在原址附近就屹立着被伦敦的《晨报》称为“世界最大的新旧书店”的福也尔(Foyle)书店,其堆满旧书的地下室已成为伦敦人保留着慢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百老汇大道828号的Strand书店成立于1927年,其收藏旧书的书架排列长度被称为“18英里书廊”,一直汇聚着纽约客们的万千宠爱。“对于一所大学或者一座城市来说,旧书店就好像人的眉毛,平时没感觉到有用处,但没有了眉毛就是不好看。”吴新文强说。
文章插图
不仅是复旦人的集体记忆,也是为数不多的原生态书店样本
地处复旦大学周边,复旦旧书店也被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浸润,太多的复旦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在这里留下了时光与记忆。尤其是其原生态的书店经营环境和模式,恐怕是很多“零零后”出生的人没体验过的。
书店留言簿上留下名字的复旦教授有很多。周振鹤教授为复旦旧书店留下的那句“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被印在了书店门口。把留言簿往后翻,还有张伟然教授题写的“旧书店是衡量文化底蕴的指标”以及“赞赏复旦旧书店的坚守精神”,历史学系顾云深教授的“赞赏复旦旧书店之坚守精神”,中文系陈尚君教授则写下“旧书是个大学校”……与复旦旧书店结缘的读者还有来自日本的汉文化研究者,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文化学者郑培凯等等。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的傅杰教授曾经在复旦大学任教多年,“不喜欢空着手从复旦旧书店里出来,每次带上几本,有时候给自己买,有时候给学生买,因为很多旧书不仅难得遇见而且价格还便宜,错过了实在可惜。”他说,以前文史哲的学生们也喜欢没事来这家旧书店里逛逛,因为常常可以“偶遇”周振鹤、张伟然、顾云生等教授。尤其是中文系,在傅杰印象里,“没去过复旦旧书店的学生恐怕为数不多。”
随着去年意外在小红书上的曝光,复旦旧书店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上海的一家现象级旧书店,包括《人民日报》等媒体都曾对这家书店的经营特色给予赞许。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复旦旧书店也以较高的好评率排在前列。但在实地走访中,采访人员也注意到,书店周边整体环境老旧、杂乱,楼下是菜场,隔壁是旅馆、网吧等。因此,街道从业态调整和形象提升的角度出发,对该区域进行重新规划改造是十分合理的。
推荐阅读
- 近代诸子学研究的义理转向
- 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朝代,快灭亡时还打得周边外族不能自理
- 南昌今天又多一条商业街 青云谱区洪都夜巷文化商业街区开街
- 访谈中山大学人民医院隔离室:闭环控制“一站式”就诊
- 武汉大学中心医院隔离病房:闭环“一站式”就医
- 中国大学图书馆有多美?别人家的学校!
- 弼马温竟然能与翰林院,太医院,大学士平起平坐,真的不算小了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携专家调研组到贵港市开展文化旅游资源考察调研工作
- 一部生动的好教材《卓越的恩格斯》
- 大学校名题字书法哪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