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鬼谷子非常重视了解对方的意图,他认为,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贸然行动,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具体来说就是:“见其谋事,知其志意。”意思就是,要了解对方谋划的事情,就要知晓对方的意图。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他们都是鬼谷子先生的高徒,个个才华满腹,尤其是都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但我们都知道,苏秦的命运却远远比不上张仪,他虽然空怀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张仪却恰恰相反。
文章插图
两人都曾出使秦国,游说秦王采纳自己的主张。但结果却是,苏秦被拒,而张仪则得到了重用。这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才华不分伯仲的两个人,得到的待遇却全然不同呢?原因就在于,苏秦的策略不是秦王所认同的。苏秦当时是用“连横”的策略去游说秦惠王的。他说:“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靠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虽然这是一个看上去十全十美的策略,但却被秦惠王否决了。秦惠王说:“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虽然苏秦的“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是对的,但却不符合秦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此时的秦惠王是有顾虑的,他觉得“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看得出,他是在担心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支撑他去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万一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国是无力与之抗衡的。就在不久前,齐、韩、魏三国的联军就曾联合击破了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了不少土地。鉴于此,秦惠王当然不会受苏秦的意见了。而张仪的策略之所以得到秦惠王的认可,则是因为他的策略符合秦国当时的情况。当时六国合纵的局面已经形成,秦国深切感受到了六国联盟的压力。
文章插图
要对付六国的合纵,必须用连横的策略。和苏秦相比,张仪无疑是聪明的。他十分了解秦国当时的实力以及秦惠王的心中所想,然后据此提出了连横的策略,结果正好切中了秦惠王的心意。所以说,当我们想要说服对方,让对方接受我们的建议时,我们就必须做到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知道他心中所想,然后再提出相应的建议。er鬼谷子说:“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键可开。”就是说,探得真实情况,然后才能制定恰当的方法和措施,这种方法可以使你随意出入、进退自如,就像在门内安放了一个门问,想插上就插上,想打开就打开。和张仪一样,孟尝君也是一个深谙“得其情,乃制其术”的人。当时,孟尝君任齐国相国。这一年,齐王的夫人去世,孟尝君为此大伤脑筋:齐王接下来要立谁为夫人呢?如果所立之人是自己的对头,就不好办了,自已随时可能遇到麻烦,相国的要职也会被别人夺走。
文章插图
齐王共有七名宠妾,个个貌美如花,深得齐王宠爱,他经常和她们在一起玩乐。孟尝君心想,齐王要立夫人肯定会从这七人中挑选一位,但他究竟会挑哪一位呢?想来想去,他心生一计。他命人用上等美玉制作了七对耳环,而其中的一对耳环制作得最精巧,然后就向齐王献上了这七对耳环。齐王见耳环如此精美,便把它们赐给了七个宠妾。几天后,当孟尝君再次进宫时,发现那对十分特殊的耳环戴在其中一个宠妾的耳朵上。他回府之后,立即命人起草奏章,劝齐王立那位戴特殊耳环的宠妾为夫人。齐王一看奏章,章中所言,正合心意,不禁大喜,便把那位宠妾立为了夫人。而那位当上夫人的宠要从此便对孟尝君感恩戴德,处处为他说话。孟尝君的相国之位越坐越稳了。孟尝君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要想保住自己的相位,就必须要拉拢新立的夫人。但当他不能确定齐王到底要立哪位宠妾为夫人时,便想出了一招绝妙的计策。
推荐阅读
- 人生八大忌,千万要牢记!
- 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 鬼谷子:要想学“识人”,记住两句口诀,一看一个准
- 敞开博大胸怀,不为小利伤和气,想要得到必先付出
- 哥,你盘的是腰子吗?!
- 少室山上,乔峰父子面对慕容父子+小僧,双方到底谁的胜算更大?
- 要想占据主动权,赢得先机,不妨学学鬼谷子这一招!
- 要想混得风生水起,切莫相信这三句话,看的通透才能无往不利
- 张顺张横加上李俊,对打阮氏三兄弟,谁的胜算更大
- 张清的飞石能挫败梁山顶尖高手,遇到这两位奇才,他的胜算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