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云“桃叶渡,在府秦淮口,因王献之妾名。”《乾隆十六年上元县志》云:“桃叶渡在秦淮口,晋王献之妾名桃叶。献之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后人用以名渡。”上述典籍都认为:“桃叶渡在秦淮口”,但又都语焉不详,因此很难确认桃叶渡的具体方位。
3、桃叶渡在文德桥北
康熙时期,陈开虞序本《江宁府志》云:“桃叶渡在秦淮上,今文德桥北(渡新设石桥)以通往来。按此渡自东晋以来,历代久远,未有设桥者。良以通济水关来水天门欲敞故也。明万历壬子(1612)筑坝应天脱科,今顺治太守李公惟设木桥,固有深意,以宜木不宜石耳。康熙
癸卯(1663)易木为石,以垂永远,非不善。然识者谓天门来水,因
桥闭塞,非历代设渡之意,公议留此说以待后之君子酌而行之。”
4、桃叶渡在利涉桥
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则云:“桃叶渡在江宁县秦淮青溪合流处,王献之爱妾名桃叶,渡名因此,今为利涉桥。”
认为桃叶渡在利涉桥的还有《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吴敬梓。吴敬梓在《金陵景物图诗·桃叶渡》诗前写有小序,序中云:“桃叶,王大令妾,王诗:‘渡江不用辑’,后人诗亦云‘桃叶春深夜渡江’,则其渡宜与江相近,不当在秦淮上。然彼自送其妾耳,何与人事?此处之必用渡而不可以设桥者,则以通济水关天门来水,不设桥以闭塞水道故也。顺治时李某(李正茂)为江宁守,设木桥。康黑癸印易本为石,以垂永久。又不知废于何时?今则仍木桥、名利涉,图作于康照丙午(1666),正有木桥之时。图中仍为问渡之景,绿柳毵毵,画帘隐隐,作二人者立于渡口,舟子操小榜,轻摇以至,则王山人所以存古意也。”
吴敬梓作《桃叶渡》一诗的时候,正是曹雪芹“增删”《红楼梦》的时期。因此可以认定,《红楼梦》中所写的桃叶渡,即“今为利涉桥”,也即现今仍然保留桃叶渡、利涉桥两名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红楼梦》里,薛宝琴笔下的桃叶渡,在利涉桥这一说法是可靠的。它的方位应在古青溪水道和秦淮河合流处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都是非常繁华的地段。
附:历代吟咏桃叶渡的诗词选读
1、宋人曾极的《桃叶渡》
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
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
2、清吴敬梓的五律《桃叶渡》
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
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
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
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3、王献之的《桃叶渡》三首
其一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
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4、郑板桥《念奴娇·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5、桃叶歌
王献之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这首诗以桃叶为主人翁,抒写桃叶对王献之爱她的感激之情,篇中的“郎”,指的是王献之。桃叶称王献之为“团扇郎”。可惜的是,王献之与桃叶的爱情未能开花有果,桃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6、桃叶有诗四首
《答王团扇歌》三首
其一
七宝画团扇,粲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其二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
动摇随郎手,因风托方便。
其三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
推荐阅读
- 终极笔记中常说起的老九门,九门是怎么排名,都有什么手段
- 笔记·天翻地覆也要好好生活
- 《终极笔记》吴邪为什么要帮小哥找记忆,原来与找三叔相同!
- 《盗墓笔记》张家古楼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张家使命在守护什么?
- 终极笔记里,张日山活着成了百岁老人,那么张大佛爷哪里去了
- 《盗墓笔记》吴三省为什么要害陈文锦
- 吴邪和解雨臣在秦岭神树就认识了为什么到终极笔记又不认识了?
- “言语必信,非以正行”——象山堂语录学习笔记03
- 盗墓笔记里面的汪藏海在历史上有原型人物,非常符合
- 《盗墓笔记》最后为什么还是没弄清楚青铜门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