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和《活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1993年 , 戛纳电影节 。
陈凯歌凭《霸王别姬》 , 拿下金棕榈大奖 。
随后 , 又再次问鼎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
这是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的中国电影 。
也是第一部同时问鼎上述两个奖项的中国电影 。
那一年的陈凯歌 , 春风得意 。
即使是些许失意 , 也是因为美丽的误会导致:
后来陈凯歌问奥斯卡评委 , 为什么《霸王别姬》落选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奥斯卡评委回答:
不是电影不好 , 是这电影已经获得了以上两个奖项 , 同时也没看到陈凯歌对于此片的“申奥”宣传活动 , 因此 , 评审认为《霸王别姬》已经不需奥斯卡这个奖项了 。
《霸王别姬》和《活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文章图片
陈凯歌前脚走 , 张艺谋后脚又来了 。
1994年 , 还是戛纳电影节 , 张艺谋带着《活着》来了 。
只不过 , 《活着》只获得了评审团奖 , 在金棕榈奖上 , 败给了昆汀那剑走偏锋的《低俗小说》 。
但 , 《活着》依然创造了一个首位:
葛优凭借福贵这个角色 , 成为了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
这距梁朝伟成为第二位华人戛纳影帝 , 还需6年(2000年的《花样年华》) 。
《霸王别姬》和《活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文章图片
再把时间往前拉 。
一开始 , 陈凯歌对于《霸王别姬》并不是很感兴趣 。
据说前期 , 陈凯歌觉得李碧华的原著小说并非一流 。
后期 , 陈凯歌也曾经排斥过用一首流行歌曲做电影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 。
在背后极力促成此事的 , 是后来本片的出品人徐枫(也是一位奇人) 。
最早的时候 , 是徐枫带着李碧华的小说找到陈凯歌 , 说本片非陈凯歌不可 。
而她极力促成此事 , 按照徐枫后来的说法是:
她本人是非常欣赏陈凯歌的才华的 , 觉得《霸王别姬》只有陈凯歌拍得了 。
与此同时 , 她又能帮助陈凯歌注入更多的投资(香港资本) , 找来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 岂不是锦上添花?
这添上的花 , 添得可够灿烂的 。
《霸王别姬》和《活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文章图片
《活着》则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
一开始 , 张艺谋看中的是余华另一篇小说:《河边的错误》 。
为了全面了解余华 , 张艺谋要求看他所有作品 。
于是 , 余华给了《活着》的清样 。
却没想到 , 张艺谋却被《活着》的故事所感动 , 选择了拍这一部 。
故事张艺谋是改过的 , 他选择的 , 是用最平常的方法去讲述一个平常家庭的故事 。
只是 , 这个家庭却经历了那些特殊的时代:
一个旧时代的纨绔大少爷福贵 , 在败光家产后 , 成为小老百姓 。
后来 , 经历一个接一个时代的不断冲击 , 福贵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
这活着 , 则活成了随波逐流 。
故事有些黑色幽默 , 有些讽刺 , 却也悲怆 。
1993年和1994年 , 连着两年 , 两位第五代导演中的杰出代表 , 都端出了他们个人电影生涯中 , 可以说一辈子的作品 。
故事虽不同 , 在所涉及的时代跨度上却也有了重叠之处 。
也都有葛优和巩俐 。
两部作品都和戛纳有关 , 也代表了第五代导演的一个巅峰(个人认为还得算上田壮壮的《蓝风筝》) 。
由于题材原因 , 在当时也被禁了 。
在某种程度上 , 或许这也算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吧 。
就像并行的两条线 , 虽未交集 , 但却走到了同一个方向 。
《霸王别姬》和《活着》 , 一个在左 , 一个在右 。
《霸王别姬》和《活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