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他用灰尘作画,居然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个展


 顶级|他用灰尘作画,居然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个展
文章插图
郎水龙工作照。

 顶级|他用灰尘作画,居然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个展
文章插图
顶级|他用灰尘作画,居然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个展】201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基本工具》个展海报。

 顶级|他用灰尘作画,居然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个展
文章插图
郎水龙工作照。

 顶级|他用灰尘作画,居然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个展
文章插图
2019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尘光》个展海报。

 顶级|他用灰尘作画,居然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个展
文章插图
工地收集的各种工具及建筑材料。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采访人员张奇志)1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发题为《他用尘埃作画,记录博物馆的诞生,受邀到世界顶级艺术学院办展览》的报道。
(小标题)“借风为笔,扬尘为墨”
郞水龙把画布平铺于工地地面。接着,他把工人们用的铁锹、镐、锯等工具,还有工地上废弃的钢筋、螺丝、铁钉等,摆放在画布上。
他开始等待。等待施工扬起的灰尘飘落。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取走积满灰尘的工具或工地弃物。画布上只留下灰尘,还有工具和弃物的留痕。
他喷上一层用于固定灰尘的透明胶液。画布上的尘埃,有着淡淡的光晕。
这是艺术家郞水龙《尘埃之光》系列作品中的一张。
他的作画场所就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简称浙大艺博馆)的建设工地上。
在浙大艺博馆五年建设期(2013年-2018年)内,郞水龙用他独有的方式,在工地现场,陆续创作了一百余件以尘埃为主创材料的作品。
他说,无法确认在他之前,是否有人用这样的方式创作。
2019年12月底,这批作品在已开馆约半年的浙大艺博馆内展出。展览持续到今年2月底。但作品展的广告牌最近还竖在博物馆大厅里。
“他的创作过程,可谓‘借风为笔,扬尘为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在介绍郞水龙时,这样告诉来访者。
近四平方米的广告牌上写着两个大字:尘光。下方是一行小字: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诞生。
在《尘光: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诞生》画册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撰写了序言。序言的题目是《尘埃之光》。
“这是‘创造性的记录’。”缪哲写道。在他看来,郞水龙的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其创作的方法,而且体现在作品对时代的深切关怀。
“他发现了一种别样的‘落尘之美’。”在同一本画册里,上海的艺术评论家鲁明军博士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两年前的2018年10月,郞水龙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之邀,赴伦敦举办了这套作品的专题展览。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路易斯·毕格斯在为此次展览而印制的画册上撰写了前言。
“他用极简单的材料(亚麻布上的尘埃),为当今全球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乃至全世界描绘了一幅发人深思、广受关注的景象。”路易斯·毕格斯写下这样的评语。
(小标题)记录一座博物馆的诞生
12年前,当浙江大学决心建博物馆时,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拥有服务文明史、艺术史通识教育的博物馆。
2008年底,楼可程一行受命去美国考察大学博物馆。在纽约,他们在洛克菲勒大厦看到了一组文献档案:画家用画笔记录了大厦从破土动工到竣工的全过程。那是将近一百年前,摄影术还不发达。
“未来的浙大博物馆建设,一定要有图片档案,记录建设的全过程。”楼可程说,这是浙大艺博馆筹备组的共识。
2011年,浙大艺博馆设计图纸出来后,楼可程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摄影师。他打听到了郞水龙: 1986年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可谓美术科班;附中毕业后即去浙江摄影出版社任编辑,后又调到中国美院摄影系任教,摄影是他的专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