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水浒传》看到武大郎住着二层的小楼,娶了貌美如花的妻子,餐餐有酒顿顿有肉(武松来了以后)之后,心中不免诧异:大郎不过就是个卖炊饼的,照这架势俨然已经实现小康了,北宋老百姓的生活有这么好吗?
文章插图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说,《水浒传》里面的内容确实有艺术加工的部分,比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一点宋朝的百姓确实不可能天天都能做到,但是相对于之前和后来的几个朝代,宋代的百姓确是过的最惬意的。有宋一朝“打仗不行,杀(良)将第一名”,想想都憋气。但是搞经济却是一把好手,鼎盛时期国民生产总值能占到世界的一半左右(也有说22.6%的)。无论是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宋真宗在位时期,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6000万,是唐代最高额的3倍,明代最高额的5倍多。而且这还是在宋代“藏富于民”的前提下。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090年的人均GDP折合1000美元以上,最高到了1500美元,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这是什么概念呢?平均每个宋朝普通百姓的日收入在100至300文铜钱之间。而宋代的粮食价格是:“ 明令诏告三司,以上等粳米每石为钱一千(文)……中等粳米每石为钱八十五文。”宋代每石约合59.2斤,一个人工作10天就能买一石上等米,忙天就能赚一石中等粳米,吃喝完全不成问题。
文章插图
至于住宿:现在可知宋仁宗天圣三年,开封府共征收134629贯房租(含商铺),而开封楼店务所管的房屋计有26000余间,开封府的年房租大概在5000文左右。5000文的价格含酒楼、商铺等商业建筑,也有大小之分,平民宅邸应该便宜许多,大概在两千文左右。在这里欧阳修的《札子文忠集》可以作为佐证,他在文中说道:“开饼店为活,日掠房钱六文。”一个饼店师傅每天需要支付6文房租,一年也就是2190文。核算起来也就是一个壮劳力一个月左右的收入。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百姓勤俭持家,扣去吃喝、房租一个月能攒下个一两贯钱。
文章插图
宋朝百姓之所以富裕,与发达的工商业息息相关。宋代是唯一一个以工商业作为国家收入主要来源的朝代。其工商税收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70%,是农业税收的两倍多。而在明朝,农业占81%,工商业只占12%。宋朝工商业发达与制度的开明兮兮相关,宋朝皇帝不搞一言堂,在制定某项会影响到百姓或者某个行业的政策时(比如加税),他们会举行“听证会”,邀请行业内的老百姓参加,听取民意。比如宋太宗在位的时候,皇帝想起草关于茶叶经营的法律,就专门请来了几十位茶商,让他们发表意见。北宋熙宁年间,在改革财政税收制度之前,朝廷又找了包括杀猪、卖肉的摊主在内的很多市井商人到“天子堂”参与讨论,研究该不该加税。宋代皇帝的这番举动放在别的朝代(甚至当时别的国家)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文章插图
得益于皇帝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听之于民的作风,宋朝的城市化和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达到22%,全面领先世界。城市人口增多市场扩大,百姓只要掌握一门技巧,肯动脑筋、卖力气就能赚到钱,二者形成良性的循环。像武大郎那样,靠着会制作炊饼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还有的人不断创新,开发出很多新鲜的商品,“报纸”便是其中之一。
文章插图
很多人以为报纸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产物,实际早在900多年前就在中国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不叫报纸而是“新闻”或者“小报”。“新闻”“小报”有专人主笔刊载京城内外的大小八卦事件,供大家娱乐,刊载的内容无所不包,有朝廷政令、街头趣闻,也有官员名流的花边新闻。“近年有所谓小报者……访闻有一使臣及合门院子,专一探报此等事为生……以先得者为功……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真伪亦不复辨也。”“采访人员”纷纷抢头条,都想得头彩,最早的八卦新闻产业就这么建立起来了。新闻媒体的出现证明宋人活得真是不错,在满足日用所需之余开始变着花样的找乐子,有更多的享受生活的空间,同时再次验证了宋代的开明。
推荐阅读
- 风水学中有一种树,老百姓家从来不种,种到墓前可防盗墓贼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在古代,政府允许老百姓私人持有什么武器
- 潘金莲为何不能让武大郎休掉自己,而一定要杀武大郎呢
- 此人是梁山第三十二条好汉,地位比燕青还高,却有三点不如武大郎
- 天潢贵胄与百姓共同的“爱好”——天地观,为何能让古人沉醉?
- 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间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 老百姓的生活是史书装载不下的另一个世界
- 几千年的谬论——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你们的胜负与我无关
- 孙悟空都害怕真武大帝,为什么八戒却丝毫不惧?你看八戒手中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