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里的一帮子弟里,贾宝玉由于长相酷似他的祖父,受到了贾母格外的疼爱,成了众星捧月,最吃得开的人物。所有丰沛的资源,一边倒地向贾宝玉倾斜,最终把贾宝玉宠成了一个草包。同样正派子孙贾兰,默默无闻,极少有出场的机会。贾兰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苦读成才,成了贾府的一匹黑马,为这个衰败的家族,赢得了一份尊严。
文章插图
可能贾兰出生不久,父亲贾珠就去世了。小小年纪,就遭遇了人生的一大不幸。母亲李纨是个大家闺秀,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李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就教导儿子多读书,少跟那些纨绔子弟胡混。
贾兰只比贾宝玉小几岁,但他几乎不跟贾宝玉一块儿玩耍。在贾府学堂里,贾宝玉为了秦钟和金荣一帮打架。按理说,亲侄子该帮叔叔才对。其他人呼啦啦都去帮贾宝玉了,唯独贾兰保持中立。其实,贾兰反感秦钟这种人,跟贾宝玉这种混账没日没夜地一起,不学好。
文章插图
贾兰对叔叔贾宝玉是疏远的。他不会说叔叔的坏话,也不会有意中伤他。贾兰只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读书上。因此,贾兰被忽略,却没招来大家的厌恶。同样被边缘化的贾环,因为是庶出,歪瓜裂枣,相貌不好,偏偏不读书上进。贾环对贾宝玉有明显的敌意。这也难怪,一样的子孙,两样的对待,心里肯定有阴影。
贾兰获得心理平衡的方法是埋头苦学,读书明理,不断地充实大脑,学着做人。而贾环则不同,他要闹点事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获得报复的片刻快意。他故意将蜡烛油滴在贾宝玉的脸上,烫了几个燎泡。虽说招来一顿臭骂,但心里是乐呵呵的。
文章插图
贾环的母亲赵姨娘,心眼不好,爱说人闲话,惹得猪嫌狗不爱。赵姨娘想必是靠丫鬟的身份上位,没啥文化。她对儿子贾环的管教,明显出了偏差。被边缘化的贾环和贾兰,日常的请安,都是结伴一起的。但他俩,由于教育环境的差异,成了两类完全不同的人。
贾宝玉在学校念书时,三天两头,不是请假就是迟到早退。贾代儒这个校长也是贾府委任的,靠着贾府过活,当然不敢管贾宝玉。从没见过贾兰向老师请假。贾兰也不用请假,他只管踏踏实实地读书写字。贾宝玉读书时,还要丫鬟陪着。一会儿要茶喝,一会儿要吃点心,一会儿累了,叫丫鬟捏捏脖子捶捶背。摆的是老爷的谱。贾兰读书就没那排场。读书是自己的事,让丫鬟傻乎乎地陪着,自己也不能投入。想想吃冷粥的范仲淹,想想挨冻受饿,还要拼命读书的穷孩子,贵族子弟贾兰心态调整得很好,当然没啥抱怨的。
文章插图
当贾宝玉和一堆女孩子打闹厮混的时候,贾兰在屋子里读书;当贾宝玉带着一帮小厮,上树掏鸟,湖里摸鱼的时候,贾兰在读书;当贾宝玉和林黛玉谈情说爱时,贾兰也在读书。贾兰如石头缝里的小草,一直在暗暗发力。只到有一天,几个孩子做的诗,呈现在贾政眼前时,贾政有些意外:孙子的诗已达到了发表水平,而不争气的儿子还在涂鸦。虽说贾宝玉给大观园题诗,像个正宗诗人,不过在消费先天的灵气,耍的是小聪明。
贾政古板的脸上有了笑容:小子可教也。从此,贾政开始关注这个亲孙子了。一次,家庭聚会上,贾政发现贾兰没来,忙叫人去找。若在往常,贾兰来不来,根本没人注意。
文章插图
当叔叔在贾宝玉在大观园里,玩得不亦乐乎;而侄子贾兰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两种境界,两种生活,注定了他俩有不同的人生。贾家集团倒闭,无老可啃的贾宝玉一度潦倒不堪,形同乞丐,丑状类鬼,而贾兰凭借自己的才学,在颓势中逆袭,靠自己的本事做了官。
推荐阅读
- 近代史|曹雪芹的家族在康熙朝备受恩宠,为何雍正非要抄了曹家?
- 男人最爱的极致短兵——备受欢迎的刀中精品
- 他是一代名相,备受推崇,一首经典选为《唐诗三百首》首篇
- 民国才女陆小曼,一个因徐志摩备受争议的女子!
- 晚唐一位不得志诗人,才华备受杜牧称赞,一首20字短诗流传千古
- 海量高清图!潍坊今天备受瞩目
- 俗话说: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讲的是什么礼数,有什么禁忌?
- 俗语“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酒桌文化有哪些讲究?
- 中国最早的一本禁书, 国人看后不好接受, 在日本却备受追捧
- a8335|安娜苏,备受追捧的华裔设计师,也是庞大时尚帝国的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