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首届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现场
此次“首届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获奖者领取的领取的不叫奖金,而是美其名曰“创研金”,换汤不换药。当然这是好事,企业家为书法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奉献,推动我们书法艺术的发展,也算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皆大欢喜。就像笔者在采访时,有获奖者说“非常感谢主办方对书法艺术所做的奉献和对书法家的厚爱。有钱的企业家很多,有多少能为我们的文化艺术慷慨解囊呢?”这句话掷地有声,看来搞艺术还是需要经济基础的。
不仅是这些年轻的作者,就连当今一些相对成熟的中年书法家也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以前是“学而优则仕”,现在仿佛是“书而优则仕”—一前些年通过“流行书风”和后来的“二王风”涌现出来的一些领军人物,现在早已经不再向“国展”投稿,他们的战场转向了方兴未艾的书法市场。不过,市场这东西可绝对不是什么人生理想和追求,市场在给你提供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是要向你要回报的一一所谓的“回报”,就是你不能轻易改变你的书写风格,甚至要迎合大众、迎合市场,市场需要的就是你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当代书坛那些不乏有一批重复地写《心经》、《兰亭》市场书家,书法每平尺的单价不可谓不低,比起画价来,那真是“工薪族也承受得起”,但产量可绝对不小。可是,当你写了成百遍、上千遍《心经》、《兰亭》之后,到底是“技进乎道”了,还是失去自我突破和创新的能力了呢?
文章插图
神龙本王羲之《兰亭序》
当代书法必须拓展自己的格局与气度。对于一个真正有抱负的当代书家来说,“入展”、“获奖”这些只是虚幻的泡沫,一个当代书家必须意识到,只有书法背后那些永恒不朽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
当今,中国书法实用的功能几乎消失,可以说成了纯艺术,然而这一现象又不得不说,书法的“艺术化”只是一种形式,而最终落实大实处似乎还是功利,并没有发挥其“成教化助人伦”的审美意义。参加各类书法展览无非是为了获奖,获奖之后首先是带来经济上的收入,其次就是名声,一旦名声有了,也就不愁利了。照这样说,从是书法依然成了职业,到也无可厚非,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再去搞艺术,更有物质基础!
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号立场。
扩展阅读:让书法精进的9个诀窍,胜过无数大道理
文章插图
戳“阅读原文”,抢购文房用品
推荐阅读
- 隋唐演义中没有交待的十大人物结局
- 千古词人李煜深爱的几个女人,结局到底如何?
- 玩收藏眼力决定水准,资金决定珍稀
- 寇准作为一代名相,为什么结局却这么凄凉
- 民国四大美女的最后结局:林徽因一生受尽宠爱,最美的她却凄苦一生
- 朱元璋出身明教,称帝之时,明教教主张无忌的结局出人意料
- 上世纪70年代,被人故意怂恿、嫁给文盲丈夫的女学生,结局如何?
- 唯一与杨过有过肌肤之亲的女人,得到杨过真传,结局令人心酸
- 老祖宗决定人生“成就”的三大本领,都不是读书学来的,你有吗
- 梁山五虎将的结局:一位死于暗算,一位吐血而亡,一位伤重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