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下)( 二 )


治法 疏肝清热 , 和胃降逆 。
处方 柴胡10g , 白芍10g , 枳壳10g , 延胡索10g , 川楝子10g , 吴茱萸3g , 黄连9g , 蒲公英30g , 法半夏12g , 陈皮9g , 丹参15g , 檀香6g(后下) , 砂仁6g(后下) , 煅瓦楞子30g , 大枣9g 。
服药1周 , 诸症好转 , 守方加减5周后 , 症状基本消失 , 嘱其清淡饮食 , 生活规律 , 调畅情志 , 随访半年未复发 。
按语 方中柴胡轻清辛散 , 能引清阳之气上升 , 以疏调少阳之气 , 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 。 白芍养血敛阴 , 柔肝 , 缓急止痛 , 二药伍用 , 以白芍之酸敛 , 制柴胡之辛散 , 用柴胡之辛散 , 又佐白芍之酸敛 。 两药配伍可抑制胃肠推进功能 , 增强解痉作用 。
川楝子疏肝气、泄肝火 , 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 二味相配 , 一泄气分之热 , 一行血分之滞 , 使肝火得清 , 气机通畅 , 则诸痛自愈 。 两药配伍 , 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
枳壳理气宽中 , 行滞消胀 , 可抗肠痉挛和推进胃肠运动 。
黄连清泄肝火 , 肝火清则不致横逆犯胃 , 肝胃和则气不上逆;吴茱萸入肝经 , 疏肝同时牵制黄连之苦寒伐胃 , 两药共奏降逆制酸之功 。
法半夏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陈皮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两药并用 , 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 。
全方可以疏肝和胃 , 理气止痛 。
——张国伦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9年第30期
大师之作 , 貌似平淡无奇 , 实则奥妙无穷 。
辩证论治、遣方用药 , 因人因时而宜 。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调整药物偏性 , 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 , 反之 , 配伍不当可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 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 。 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中医的门外汉 , 在应用草药时不偏听、不盲信 , 更不可自行选择用药 , 从而闹出“遂学医 , 有所成 , 自撰一良方 , 服之 , 卒”的笑话来 。
上篇我们终于聊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用药 , 可是有的患友一看到中药方剂就皱眉头了:要熬草药啊?太麻烦了 。 尤其是夏天 , 中药没熬热 , 我先热得熟透了!有没有制好的中成药可以替代啊……
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下)文章插图
这个可以有 。 但话说回来 , 中成药都是固定方剂 , 用的时候一定要看符不符合自己的证型 。 下面小编摘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版)》中列出的中成药 , 推荐给大家:
1
肝胃郁热证:舒肝片合加味左金丸加减 。
2
胆热犯胃证:舒肝片合郁茵利胆颗粒加减 。
3
中虚气逆证:香砂养胃丸加减 。
4
气郁痰阻证:胃苏颗粒加减 。
5
瘀血阻络证:胃复春颗粒加减 。
再次提醒大家 , 一定要注意“加减”二字!
此外 , 常用的中成药还有六味安消胶囊、胃逆康胶囊、舒肝和胃丸、越鞠丸、乌贝散、胃力康颗粒、枳术丸等 。 这些中成药都具有疏肝泄热、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功效 , 但没有一种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专用药、特效药(别对祖国医学失望 , 西医同样也没有) 。
不过 , 中医除了用药 , 还有它独特的治疗手段 , 大家能想到什么?对 , 针灸、穴位按摩!
针灸、穴位贴敷、药穴指针、注入式埋线等疗法也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手段 。 体针疗法常用穴位:实证用内关、足三里、中脘穴;虚症用脾俞、胃俞、肾俞、膻中、曲池、合谷、太冲、天枢、关元、三阴交等穴 。 实则泻之 , 虚则补之 , 或以平补平泻为主 。 至于怎样行针、如何贴敷 , 则看每位中医师的实践经验了 。
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下)文章插图
总之 , 辨证思维贯穿了中医治疗的始终 , 因人因证施治 , 这与西医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个体化治疗相比 , 体现了更久远的医学智慧 。 同时 , 中医对疾病的调养也体现了辨证思维 , 这就是“辨证施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