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南阁水哥
导言
中国古代先人化妆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尽。其中胭脂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匈奴人曾哀叹“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胭脂的不同原料和制作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古人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变得千娇百媚。本文重要讲述胭脂的起源和几种主要的制作方式,我们一同来品味属于中华盛世的美妆。
文章插图
起源:匈奴歌声里的焉支山
胭脂在古书中大体上有三种起源。
第一种据《中华古今注》的记载,起源于燕国,由红蓝花凝汁而成,所以叫做“燕脂”。
第二种说法来自崔豹的《古今注》所指出的也是红蓝花,不过这种花可能来自更远的波斯地区,而后到了中原。名字叫做燕支。
第三种是在晋人习凿齿《与燕王书》曰: “此下有红蓝 ,足下先知不? 北方人采取其上黄鲜者作烟肢 ,妇人将用为颜色。”
文章插图
总结一下三种说法,大体上可以得到一种可信的来源,即所谓的“胭脂”源于一种叫做红蓝花的原料所制成。最早出现在西方后来传入甘肃、青海一带,至少在汉代之后就在北方地区广泛地使用。这也让胭脂真正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到底有哪些原料可以做成胭脂,他们的制作方式又是如何呢?别急,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许多自然界有用的矿物和动植物都被做了化妆品,这爱美之心真太强了。
红蓝花:最重要的胭脂
既然大家都说胭脂由有红蓝花制成的,那么咱们就从它入手。
文章插图
这种花原产于甘肃一带,在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地区开始广泛种植。红蓝花有个特性,含有红花素和黄色素。只要想办法把黄色素给去掉,那么就能得到红色了。
幸运的是红色素溶于碱性水,黄色素溶于酸性水。人们就利用这个特性将色素进行分离,经过多个步骤之后得到纯净的红色,这就是最初的胭脂。
文章插图
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制作方法。
取蓝花捣以水,洮去黄汁,作饼如手掌,著湿草卧,一宿便阴干。欲用燕支,以水浸之,三四日,以水洮黄赤汁,尽得赤汁而止也。---《博物志》
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很快就成了妇女在家中自制胭脂的方法。而所谓的胭脂粉,就是将红色素倒入白粉中形成的。这种粉饼的缺点也是很明显,涂在脸上很快就会干裂。到了南北朝后期,人们在粉中加入牛髓、猪胰等油脂类变成浓密润滑的油膏,这样就不会干裂,看上去也滋润得多。所以后世有一个成语“油头粉面”基本上是将这种情形。
文章插图
当然时代在进步,胭脂制作的方式也会进步,无论是《齐民要术》还是《王祯农书》中都有不少胭脂制作的方法。其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红色素脱色的问题,还有就是增加粘性。但基本工序仍然是要经过采摘、杀花、揉花、晾晒等数道工序。而为求 色泽鲜丽 ,还要以清汁形式反复淋取灰汁十余次 ,最后 , 再用布袋绞取淳汁晾晒才能成型。
朱砂:最流行的口脂
如果说红蓝花所做的胭脂是用来涂脸,那么朱砂做的就是涂口。朱砂又叫丹砂,化学成分为天然硫化汞,大多数情况下呈现红褐色。早在三星堆文化中就有发现当时的人形青铜器具上就在脸上和嘴唇间有朱砂涂抹的痕迹。
【 制作方式|5000年的化妆史,揭开胭脂制作的神秘面纱原创南阁水
推荐阅读
- 日本90代奶奶制作的剪报画,年龄从来不是爱好的阻碍
- 从佩剑方式看出身份高低?从铜柄铁剑看先秦的西南夷贵族文化
- 慕容复的祖先,64岁坐上龙椅,却因独一无二的死亡方式沦为笑柄
- 设计师重用外卖保温袋寒冬为爱犬制作科幻保暖衣
- 庄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人生
- 《奇迹课程学员练习手册》?第三百零七课 自相矛盾的愿望绝非我愿
- 他复制皇太极鹿角椅 上了外国邮票 制作人张敬轲是张氏鹿角椅非遗传承人 复制品相似度高达95%
- 清官海瑞每次都以升官的方式被驱逐
- 连续三年、近400支队伍、超过5000人!好期待看见Ta们
- 云展探秘5000年前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