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关注小编的文章,我们今天继续来讲汉朝的故事,汉宣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勤于政事、澄清吏治,使国家繁荣昌盛,他在位的二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就如同历史上所有的英明君主一样刘询对于如何治国有着一套自己的独特见解,此即所谓治国之道。而在他与太子刘奭的一段对话中,汉宣帝给予了这个“道”一个准确的概括—霸王道。
 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文章插图
这是一段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谈话,其原文见于《汉书·元帝纪》中。载:“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词语为罪而诛,常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文章插图
这是一段关于怎样运用治国方略的探讨,辩论双方分别是汉宣帝刘询以及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其中所谓的“霸王道杂之”虽是由汉宣帝命名,但这却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起源于我国政治思想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了段长达二三百年的复杂认识过程。
 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文章插图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霸王道杂之”呢?根据一些公认的看法,所谓的“霸王道”即“霸道”与“王道”的并称。其中的霸道是指提倡严刑峻法与高压统治的法家思想,而王道则是指提倡为政以德导民以礼的儒家思想。不过,无论是单纯的霸道思想还是王道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偏颇与不足,周、秦两朝的兴衰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自汉武帝以来逐渐形成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却恰恰可以将二者糅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取长补短,给国家带来长治久安。
 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文章插图
不过,《帝王世纪》中的一句话似乎更能够解释它的含义:或以威服,或以德制,或以义成,或以权断。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只要有益于治国安邦,就都可以为我所用。如今我们再次阅读汉宣帝时期的那段史料,就会惊奇地发现,在史料中,关于汉宜帝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文章插图
一种是和善、爱民、夙夜在公。汉宜帝曾多次下诏大赦、减税、假田,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仁德之政得到有力实施。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汉百姓股实、国家富强,朝廷政令通畅、吏治得方,想必曾备受儒家先贤赞誉的三代之盛况也不过如此。他尊师重道,大力推进儒学发展,并召开石渠阁会议,增设诸经博士,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另一种是残酷、无情、心如铁石。
 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文章插图
汉宣帝认定矫枉必须过正,他对霍家后人毫不留情,对像杨恽、盖宽饶等有敢于冒犯天威之人,更是痛下杀手。他坚决打压大司马的权力,对权臣们也是处处提防,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让他不愿意过多地相信他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形成的严刑峻法得到延续,“刑名”之法颇为盛行。
 治国|汉宣帝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有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也就是霸王道
文章插图
以上的两种表现似乎是矛盾的。我们不禁要问,同一个人,怎么会有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然而,这些都是史实。我们应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汉宣帝刘询之所以会拥有两副面孔,并不是因为他的人格存在分裂。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头脑十分冷静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是应该怎么干。和善的面孔用来对待那些服从于他的人,而残酷的面孔则用来对付他的敌人。对他本人而言,残酷无情也好,和善爱民也罢,只是政治手段而已,他并不在乎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