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它与汉字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章插图
据历史文物查证,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一些彩陶上发现有用毛笔描绘的花纹。
在殷商的甲骨文上也有残留的朱书或墨书而未经契刻的文字。看它的笔画圆润爽利,都是用毛笔书写的。甲骨文有"聿"字(笔字的古体),字的形状象一只手握笔的样子,由此可知约在3千年前就有毛笔了。
文章插图
毛笔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毛笔一般是以动物的毛、羽裹束而成,如狼毫、羊毫、兔毫、鸡毫等,它易于蓄墨,而且笔毫便于提、按、铺、拢。
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九势》)因毛笔软柔,故能写出燥润干湿、奇肆变幻的线条,产生神奇美妙的效果。
到了秦代,笔的做法有所改进。它将笔杆的一端凿成小窝,把笔头放在窝里粘住。套笔也用竹管装入,又在两侧各凿一小孔,以便取笔。
文章插图
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米兰遗址中发现的双瓣合尖芦管笔。
在我国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毛笔是秦时蒙恬创造的,蒙恬可能对于毛笔的制作有所改进,但怎样改进的也没有记载。秦时使用兔毫竹管而有"笔"的名称。这种用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成的笔,能刚柔相济,便于书写,实为一大进步。
文章插图
在甘肃武威磨咀子一座东汉中期墓中出土的一支笔,笔芯出锋用的是黑紫色的硬毛,外面覆盖着一层较软的黄裼色的毛,正和《古今注》的说法相同。
这支笔可以看作是经过蒙恬改进后的毛笔。
据山东沂南东汉时期一座画像石墓的前室壁上,刻有祭祀图,图上持笏的祭祀人,冠上都簪着一支笔。
根据《历记·滑嵇传》"西门豹笔磐折",以及秦笔一端削尖的情况看,可能早就有簪笔的做法了。
文章插图
魏晋以后的笔杆较短,或者由于那时还没有现在的高腿桌椅,写字的人是跪坐在席子上的。面前摆的矮几案,所以要悬肘书写,因而对笔头的要求是"锋齐腰强",也就是柳公权所说的"圆如锥"的形状。
据说,欧阳询对于毛笔也很讲究,使用的笔是以狸毛为芯,覆以秋兔的毛做成。
从现在发现的古代的执笔图像来看,我国长期采取简牍纸帛手持悬空式的书写方式,且这种普遍性的书写方式一直延续到宋代,才逐渐转变为纸帛放置于桌面的书写方式。
而类同于我们现代使用的髙桌椅,其实在汉代便有了,只是到了唐代才开始正式的使用。
宋代有了高桌,人们坐在椅上写字,对于笔锋硬度当与以前不同,但制笔原料,大体与唐人相似。
文章插图
元代湖州笔工,采用山羊毛制作羊毫笔,或用羊毛与兔毛、狼毛配制兼毫笔。
明代制笔以尖、齐、圆、健为四要。要求笔头浑圆饱满,弹性适度。这种笔垂下时,自然收拢成锋,用起来挥洒自如。它虽然比宣笔柔软,但正是由于这样就代替了宣笔,成为最著名的品种。
明清两代,湖州都是制笔业的中心。至于笔杆的材料,除竹管外,还有用象牙、犀角、玉石、紫檀木或花梨等制作的,无非表示贵重,与书写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推荐阅读
- 大隐隐于市!农民小伙的毛笔字告示,字迹洒脱有宋意,笔法精湛
- 庞中华硬笔书法:毛笔字传承国粹,硬笔书法已经成为过去式?
- 有本:“新国潮”的前世今生
- 父之名:前世今生辨金枝——评邵丽的长篇小说《金枝》(程德培)
- 乾隆|前世今生:《红楼梦》在流传的过程当中曾经有过很多个名字
- 在这座小小弄堂博物馆,读懂一条有着110年历史的上海花园弄堂的前世今生
- 水浒传杀人魔王—李逵的前世今生,名字竟然有如此巧妙的隐喻,看后恍然大悟!
-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 啃下战国“天书”的这位80后又用毛笔“说文解字”
- 毛笔颂——纪念毛泽东诞辰(作者:进静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