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孔子概括的“和而不同”思想,今天看仍有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庄子·则阳》篇用虚拟的手法塑造了两个有强烈对比性的人物。这两位人物,一位是知识贫乏的“少知”,另一位是能够高谈阔论的“大公调”。大公调回答少知提出的什么是习俗和公共舆论(“丘里之言”)问题,对事物的“同异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说将不同和差异的东西统合起来就是“共同”,将共同的东西分散开就是差异。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强调,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的力量。如,卑下的土层对丘山之高,众多支流和河水对江河之大等。根据这些例证,事物的整体性和共同性力量,都是由多样性、差异性造就的。没有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没有事物各自的作用,就没有创造性,也没有事物的整体力量。
 孔子|孔子概括的“和而不同”思想,今天看仍有深远影响
文章插图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事物的多样性具有创造力这种思想,公元前八世纪(即西周晚期)时中国的一位名叫史伯的太史官就提出了。他认为融合多样性的东西就能产生出新的东西;只是一种东西的单纯累加,最终它还是那种东西。“和”这个词包含了事物的多样性以及对它们进行“调和”“融合”的双重意义。正如史伯解释的那样,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这叫做“和”。“和”之所以能够造就新的事物,是因为它基于事物的多样性,基于用一些事物去结合和平衡另外一些事物,基于使事物之间达到一种最好的关系。相反,“单一”的东西及其纯粹数量上的累加没有创造力,它产生不出新的事物。史伯的“多样性和谐及创造”的思想,后来被发展为大家熟悉的中国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智慧。
它的一个重要发展者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晏婴用多味的带汁食物(“羹”)向齐国君主(景公)说明什么是“和”以及它跟“同”在本质上的区别。音乐是能说明“和”的创造力的又一个很好的例子。“和”的本义就是“音乐的和声”。美妙动听的音乐是多样音声的巧妙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政治生活中同样,君臣之间通过不同意见甚至正反意见的互补,能够促成一个非常好的决策,这叫做君臣之间的“和”。史伯和晏婴的“尚和非同”思想被孔子概括为“和而不同”。在孔子看来,这是君子区别于小人的地方之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政治上的包容更不容易也更为重要。
这是中国“和而不同”的现代表达。社会的和谐建立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消除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结果;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智慧来源于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而不是依靠单一的声音和主张。
来源:北京日报 王中江(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流程编辑:u004
孔子|孔子概括的“和而不同”思想,今天看仍有深远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