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滴滴曲线“造车”,它能讲好这个新故事么?

酝酿了三年之后 , 滴滴首款定制网约车姗姗来迟 。
对于整个出行行业来说 , 这款被命名为“D1”的果绿色MPV商用汽车算是一个新物种 , 它由滴滴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 , 下个月底将在长沙投入运营 。
在11月16日晚上举办的D1发布会上 , 程维和柳青同时为D1站台 , 而上次两人同时在公开场合露面 , 还是去年7月份 , 滴滴顺风车回归前的媒体沟通会上 。
焦点分析|滴滴曲线“造车”,它能讲好这个新故事么?文章插图
滴滴和比亚迪联合研发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
其实 , 网约车研发定制车型 , 滴滴已经不是第一家了 。 此前曹操出行和T3等背靠汽车主机厂的网约车企业就做过尝试 , 不过真正意义上能实现批量生产的 , 滴滴确实是头一个 。
滴滴曲线“造车”早有征兆 。 早在2018年 , 滴滴就高调宣布与车企形成联盟 , 定制网约车的想法也因此萌生 。 当年4月 , 滴滴与31家来自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联手打造了洪流联盟 。
按照程维的规划 , 未来十年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 , 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
按目前的进度看 , 比亚迪将成为第一家吃到定制车红利的车企 。 选择和比亚迪合租 , 滴滴看重的可能是前者的灵活性——36氪了解到 , 之前比亚迪的E系列曾有几款车就是专门为跑网约车设计的 ,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出租车大多采用比亚迪E6车型 。 而比亚迪的车子也一直以产品稳定、续航里程长、性价比高著称 。 而且 , 滴滴一开始就确定了定制款网约车为新能源车 , 那么放眼国内新能源车企中 , 比亚迪还算是相对不错的选择 。
最近几年 , 新能源车在国内贡献了层出不穷的新故事 , 而滴滴眼下最需要的就是新故事 。
今年年初开始 , 这家公司相继推出了跑腿、货运和社区团购等新业务 , 在白手起家的网约车领域 , 也推出了花小猪打车 , 每一个动作都不乏声量 。 但真正能撑起其庞大估值的 , 依旧是和出行有关 , 网约车+新造车 , 也许在滴滴看来 , 光是概念就已经能让资本市场期待 。
事实上 , 滴滴不是没有尝试过采购自营车辆 。 36氪了解到 , 滴滴早前曾设立一个名为汽车资产管理中心的部门 , 其负责人正是目前D1的首席产品官杨峻 。 高峰时期滴滴曾有6000辆自采购汽车停在车场 , 但是因为这些车无法通过租赁公司转租给司机 , 后来滴滴陆续清理掉了一部分资产 。
很多年来 , 滴滴一直都是和租赁公司合作 , 但后者良莠不齐 , 难以管理 , 而且更为重要的点在于 , 司机直接从租赁公司租车 , 滴滴拿的是每一单的抽成 , “大钱”都被租赁公司赚走了 , 这种模式更像是滴滴在帮租赁公司“养”司机 。 所以去年下半年 , 滴滴逐渐开启了去租赁公司化等动作 , 现在看来 , 这也是在为大规模推出D1做准备 。
如果D1能够普遍推广 , 这也意味着滴滴能够进一步将司机群体固定在平台上 , 至此 , 司机们用车、养车、加油、接单、保险等都可以通过滴滴一站式完成 。
另一方面 , 滴滴想改变的还有司机们的工作方式 。 和从租赁公司直接租车不同 , D1对司机们采取的不是整车付费而是每公里付费模式 。 程维透露 , D1专为共享汽车打造 , 就像买电费一样每月付费 , 又或者像是买话费送手机 , 按月付话费 。
司机从租赁公司租车并不便宜 , 整车成本通常都在每月三四千元甚至更多 。 为了能跑回成本以及赚到钱 , 司机们往往会不停地接单 , 每天跑够时常 , 甚至超负荷工作 。 而按照D1的付费模式——虽然目前还不确定是否有保底规则 , 以及每公里的收费情况 , 但司机跑得多赚的多 , 跑少了成本也相应减少 。
另外 , 滴滴这么做可能也是算过一笔账的 。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报废标准方面是完全参考现有的燃油车来制定的 , 并没有单独的报废标准 , 通常当跑到一定的年限和里程数后 , 将由国家引导进行报废 。 但是滴滴的网约车因为行驶频率高 , 磨损老化快 , 可能会更快到达报废标准 , “但是报废前滴滴已经能把成本收回来 , 然后继续用比较低的价格从车企买新车 , 不断盘活资产 , 获得收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