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说说《三国演义》里最经典的离间计是谁使的?
《三十六计》这样解释离间计:“疑中之疑 。比之自内 , 不自失也 。间者 , 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 , 因敌之间而间之也 。”意思是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 , 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 。引申为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三国演义》中反间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计谋 。著名的如周瑜利用蒋干离间曹操与蔡瑁 , 王允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 。但我觉得《三国演义》里最经典的反间计当属“曹操抹书间韩遂”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即使知道是对手的计策 , 但仍旧免不了要中圈套 。
曹操率领大军征讨西凉马超 , 吃了几次败仗 , 军队损失很大 。面对凶悍勇猛的马超 , 曹操一时无计可施 , 心中不免忧虑 。望着营寨前“往来如飞”的马超 , 又气愤又不甘心 , 只能狠狠地撂下一句“马儿不死 , 吾无葬地矣!”就在战事迟迟没有进展的时候 , 曹操想到了离间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操的计策其实很简单 。一共分三步 。
第一步:趁马超与韩遂轮流守寨的时候 , 与韩遂单独见面 。曹操故意避开军事话题 , 而是以聊天的方式谈一些私人事情 。并且不穿铠甲 , 不带武器 , “轻服匹马而出” , “二人马头相交 , 各按辔对语” , 表现出一副很友好和谐的姿态 。
第二步:写一封信给韩遂 。这封信态度含糊 , 语气模棱两可 。关键是在要害处进行涂抹改易 , 就是要让马超觉得是韩遂心中有鬼 , 因而进行了涂改 , 让马超对韩遂起疑心 。
第三步:让曹洪出马 , 用一种“既要表现出不让别人听到又要让别人听到”的姿态叮嘱韩遂:“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 , 切莫有误 。”马超听到这话 , 气愤至极 , 于是“挺枪骤马 , 便刺韩遂” 。
三步下来 , 马超韩遂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合 , 于是韩遂投降曹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即使韩遂不投降 , 也必会领兵离马超而去 。二人分家 , 曹操各个击破 , 消灭二人易如反掌 。
韩遂与马超乃是叔侄关系 , 韩遂有谋、马超有勇 , 二人联合 , 坚不可摧 。曹操几次失利就是韩马联合的结果 。韩遂与马超既是亲戚 , 又有相同的目标 , 为什么还会被曹操成功离间呢?
1、韩遂、马超之间原本就有分歧 。这是离间的前提条件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韩、马之间没有分歧 , 任凭曹操计策如何高明 , 也没法离间 。曹操只不过利用一些手段把这种分歧扩大 , 最后达到无法弥合的地步 。
曹操几次失利后 , 为改变被动局面 , 派徐晃、朱灵领一军暗地偷渡到马超大营后面 , 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 对马超构成威胁 。在这种形势下 , 军中产生了意见分歧 。韩遂与一些部下主张言和 , 而马超则希望一鼓作气消灭曹操 。在马超犹豫不决的时候 , “韩遂遣杨秋为使 , 直往操寨下书 , 言割地请和之事” 。就是说 , 马超还没有同意 , 韩遂就派人去割地求和 。可见韩、马二人之间存在分歧 , 这种分歧已经影响到了军队的决策 。
2、双方实力相当 , 彼此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方 , 这是离间能够成功的基础 。如果曹操实力小 , 马超能够轻易击溃 。那么曹操再高明也不可能离间成功 。曹操部将徐晃、朱灵已经在马超大营后面下寨 , 马超面临着两面作战的危险 。这时候双方战事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 马超、韩遂之间的分歧已经显露出来 , 此时用计离间 , 方能凑效 。
3、曹操抓住了时机 , 并在细节上做得出色 , 不易被识破 。马超、韩遂二人轮番守阵 , 为离间创造了条件 , 曹操不失时机加以利用;在抹书这一细节上做得逼真 , 不露出破绽;韩遂为证明清白要诱曹操出阵以杀之 。但曹操不上当 , 而让曹洪出马 , 并且说“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 , 切莫有误 。”这就让韩遂失去了自证清白的机会 。正是在这些细节上做到完美无缺 , 这次离间才会如此成功、才显得如此经典 。
推荐阅读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