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医是用一个未知的概念解释另一个未知的概念,是这样吗?

在科普中医药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 , 有鼓励有支持 , 有反驳 , 有批判 , 其中不赞同中医的人中有这样一条观点:中医就是用一个未知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未知的概念 , 没有科学性 。
中医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来辟谣 , 不是这样的 。
中医是从古至今发展起来的 , 古代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 , 所以很多的中医都是儒生、道家、佛家 。
有人说中医是用一个未知的概念解释另一个未知的概念,是这样吗?文章插图
中医的理论确实是和现在分子、化学、物理等知识不相统一 。
但这不能作为否认中医的依据 。
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天人合一 , 阴阳 , 四气五味 , 卫气营血、精气血津液等等一大堆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没有的东西 。 这导致现在的年轻人都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知识 。
为什么会有这些理论?或者说为什么创造这些理论?古人治病 , 治好后 , 会进行总结 , 为什么可以治好 , 要怎么记住 , 并把这经验传承下去 。 最初他就通过自己的考虑 , 总结了一个记忆法 。 比如眉毛外侧的地方可以治疗眼睑下垂的问题 , 为了便于记忆 , 他给这个位置详细记录 , 在眉毛外侧的凹陷中 , 并给它定个名字 , 叫丝竹空 。 后代的人 , 发现眉毛中间也有一个凹陷 , 针刺它也可以治疗眼睛的问题 , 后面发现更多 , 就有人总结眼睛周围的凹陷处可以治疗眼睛的问题 。
然后提出一个假设 , 每一个穴位可以治疗局部组织脏腑的疾病 , 再进行验证 , 发现确实可以 。 就进行的记录 。
每一个穴位、每一味中药 , 每一个方子 , 每一条经络 , 都是这样验证出来的 , 随着历代医家的总结 , 穴位、中药、方子、经验就非常多了 , 这就需要进行整理 , 这就出现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籍 。
有人说中医是用一个未知的概念解释另一个未知的概念,是这样吗?文章插图
现代的中医理论基本都是从古籍而来的 。 这些中医理论是为了统领既往出现的中医药知识 , 从而使纷杂的医学知识得到统一 , 更好的让后人记住 , 更好地传承下去 。
另一方面这些理论也促进的中医药的创新 , 通过既往的知识以及理论可以推理出前人未曾有过的经验 , 并用之于临床 。
比如红花、川芎都可以活血化瘀 , 知道红花能用于跌打损伤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 这样 , 如果没有红花 , 我们就可以推测川芎也有类似的功效 , 也可以代替 , 然后用之于临床确有实效 。
这就是中医这套理论科学性的表现 , 能经得起推敲 , 经得起推理 , 通过这个理论推理出来的知识经过实践验证是正确的 。
有人说中医是用一个未知的概念解释另一个未知的概念,是这样吗?文章插图
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套理论 , 不知道其中每一个词语 , 句子的意思而否定它 。 不能因为我们现代教育体系中无这方面的知识就先入为主的否定它 。
如果真有宏愿就下苦工 , 博览众书 , 建立一种能够基于现代数理化为中心 , 统筹归纳说以中医知识经验、方药、并能用于指导临床的理论体系 。
在这套理论未出世之前 , 中医的理论就不能被否定 , 一旦否定了 , 这些知识就没了 , 只要断一代 , 以后的人就像考古一样了 , 永远达不到先人基于中医理论治病、防病、养生的水平了 。
现在的中医为什么水平参差不齐 , 很大一部分是中医有断层 , 民国时期打压中医 , 除了有限的几个中医世家 , 名医还一代代传下来 , 很多都是建国后国家组织民间中医汇集自家藏书 , 集思广益 , 编写中医教材 , 从而使中医得以延续 。
虽然说现在的教材在指导临床上差一点 , 但在培养中医基础知识方面是很全面的 。 至于后续要学好 , 要善于运用于临床还要大家多学习前人的医案 , 不然会出现一个病感觉什么方都可以用 , 但又感觉什么方都达不到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