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关于宋元时期青白瓷特征的初步探讨( 二 )


胡悦谦先生在《安徽江南地区的繁昌窑》一文中提出:“繁昌窑早在五代时就创烧了影青瓷” 。陈衍麟先生在《繁昌窑器釉色及造型工艺》一文中提出:“繁昌窑始烧于五代 , 兴盛于北宁 , 废烧于南宋 。”;又说“影青瓷是在五代北宋时期南方青瓷受北方白瓷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新瓷种 , 宋元时叫青白瓷 。”
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湖泗窑考古发掘获重要发现》一文中指出 , “湖泗窑的发掘再次证明宋代青白瓷并非景德镇一家独断 。”1997年7月该省的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北青山窑考古的重要收获》一文中指出:“青山窑同时烧造青瓷、青白瓷和白瓷 , 及少量的黑釉瓷……五代至北宋初 , 两窑产品多系精细中高档瓷器 , 主要是青白瓷器 , 其次白瓷和一部分青瓷 。”
蔡毅先生在《关于景德镇与繁昌青白瓷的讨论》一文中 , 对青白瓷的起源提出“异地始烧”和“同时崛起”的观点 , 又说:“只是略有先后 , 初始之时在某些工艺技术方面 , 繁昌窑可能还可能处于领先地位 。”
文物收藏|关于宋元时期青白瓷特征的初步探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述关于青白瓷起源的种种观点表明 , 青白瓷的起源问题 , 近十余年来 , 特别是90年代以来 , 受到陶瓷和考古界的关注 , 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和古窑址调查发掘的增多 , 新资料的发现 , 人们的视野逐渐扩宽 , 老一辈陶瓷学者在八十年代初认为“青白瓷仿玉是景德镇首先仿制成功”以及“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观点 , 看来似有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必要 。笔者认为:
(一)景德镇窑青白瓷釉色好 , 品种丰富 , 装饰多样 , 工艺先进 , 实用美观 , 窑址规模庞大 , 遗物丰富 , 是青白瓷窑系的代表产品 , 当之无愧 , 它迟至元代才使用二元配方制胎 , 是它制瓷业落后的标志 。“它首先仿玉成功”的观点 , 目前还缺乏有力的实物证明 。1997年冬 ,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湖田窑豪猪岭窑址发掘中 , 见伴随高足碗出土的青白瓷碗 , 底足内壁斜削工艺与安徽繁昌窑相同 , 使人联想到北宋时期景德镇与繁昌窑的关系 。
(二)景德镇窑生产的青白瓷胎中氧化铝含量低 , 宋代仅为18.65%,釉料在焙烧熔融过程中粘度小 , 易于流动 , 釉面烧结后 , 釉薄处青中泛白 , 积釉处白里显青 , 呈色理想 , 受到用户的赞赏 , 加之地理上的优势 , 瓷土原料和松柴丰富 , 水陆交通便利 , 因而瓷业大为发展 。
(三)安徽的繁昌窑 , 青白瓷创烧时间早 , 其化验证明胎中氧化铝含量高 , 占21.52%,五代时已使用二元配方制胎 , 瓷质致密 , 制胎先进 , 由于装饰单调 , 工艺保守 , 如先进的覆烧工艺未能引入 , 生产落后 , 水陆交通不便 , 特别是当时胎中氧化铝含量高 , 釉料在焙烧过程中粘度大 , 不易流动 , 氧化还原不易掌握 , 大部分呈色不够理想 , 市场占有率逐步缩小 , 在南宋时市场竞争中被迫而停烧 , 它首创青白瓷的可能性极大 。
(四)河南青白瓷 , 从其化验结果表明 , 其胎釉微量元素与景德镇相似 , 可惜未见其胎中氧化铝含量数据 , 参照钧窑宋代瓷器胎中氧化铝含量为25.4%——28.9%,推知河南钧窑兼烧的青白瓷胎中必然是氧化铝含量高 , 加之其生产青白瓷窑 , 均为当地大窑兼烧 , 产量较少 , 而且在瓷业极度发达的中原地区 , 工艺落后 , 未能就近引入先进的覆烧工艺 , 市场占有率极低 , 在当时商品激烈竞争中 , 未见创烧青白瓷有力的证据 。
此外 , 湖北青白瓷窑址规模不小 , 产品丰富 , 从发掘报导中得知其生产青白瓷窑始于五代 , 发掘报告尚示发表 , 有待研究 。#青白瓷#瓷器#白瓷收藏
明代瓷器生产已步入高度发展时期 , 五彩瓷器创烧 , 青花瓷和各种颜色釉瓷长足发展 , 而后青白瓷被甜白瓷和其他颜色釉瓷所取代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 , 明代青白瓷虽偶有生产 , 它已处于衰落时期 , 青白瓷的称谓 , 到晚清改称“影青瓷” 。据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素瓷甚薄 , 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 。”寂园叟《陶雅》载:“永乐影青脱胎碗最为可贵 。脱胎乃瓷质极薄之谓 , 若画之没骨者 。碗往往不能正圆 , 亦脱胎处久所致 , 其所影之花 , 两面莹撤可以互鉴 , 惟款识亦然 。”人们所称谓的“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均为晚清后青白瓷之别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