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起源于市井,发扬于市井,选用的食材、烹饪的手法、给什么样的人吃,都是非常值得了解甚至研究的。发展到现在,北京小吃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味蕾这块方寸之地,而是一座三千多年的古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缩影。
文章插图
搞错出场顺序的北京小吃,可否兼得传统和口味?拥有庞大群众基础的北京小吃,在面对现代食客的时候,却遭遇了不被买账的窘境。很多美食博主在探店的时候,给出的结论也褒贬不一,甚至有不少网友给出了如此的评价"北京无美食,全靠穷讲究"。
北京老字号协会曾做过一个历时2年的北京小吃调研,在这一次的调研中,共同统计出205种北京小吃,其中清真类有176种,汉民类的有5种,宫廷类有24种。
而消费群体的统计,则出现了矛盾性的数字,18-40岁的中青年族群占比50.8%,而那些在网上给北京小吃打上否定标签的也正是这一批人,这其中到底存在着怎样的断层原因呢?
文章插图
所谓民以食为天,小吃自然也不能例外,好吃是最重要的。相信很多外地游客,都在北京买过独立小包装的糖葫芦、果脯或者真空包装的烤鸭之类的,打着北京小吃旗号的当地特产。
这些所谓的特产小吃,往往都不是地道的北京小吃,而这些东西,偏偏都破坏了人们对北京小吃最开始的向往。
随着网络的开发和北京当地人的科普,外地食客们也逐渐从伪小吃的噩梦中醒来,开始在一条条胡同和点评中,找寻最地道的北京小吃。
文章插图
也许你会发现,30年前,人们对于美食的定义,是极具地域性的,主打麻辣鲜香的川菜,很难在齐鲁大地上遍地开花。30年后,中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大批大批的川菜馆,即便是在适口程度上有调整,但依旧不改其麻辣属性。
相比北京小吃,在食客们味觉的变化上,就好像搞错了出场顺序一样, 吃了一记闷亏。能够保留原始风味,自然是传承文化的好事,可能否让食客接受,却是第一步要做的事。
即便是最地道的北京小吃,相信也和最开始的味道有区别,毕竟美食是为食客们的味蕾存在的。
跟上食客们的味蕾变化很难,保有老北京小吃的传统工艺和滋味也同样很难,在食客们的小吃清单里,最受欢迎的要数那些有影响力的老字号,可即便如此,也依旧逃不掉后继无人、味觉记忆缺失的难题。
文章插图
手艺需要有人接班,口味上的依恋更需要有人传承在北京小吃调研中,受欢迎排名前三的小吃均是老字号品牌,可越是老字号品牌越要面对传统手艺的传承难题。和上一辈人的子承父业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有自己的专业和爱好,习惯了高级写字楼的职业生活,让他们辞职继承家业往往很不现实。
以北京名气最大的小吃卖场"九门小吃"为例,来这里消费的北京人不足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游客。能让全国甚至国外的食客品尝到北京小吃自然是好事,可是在九门小吃营业的师傅们也有很多是外地人,这也没关系,只要是做的地道谁做也一样。
可就怕那些手艺不行的,"外地人做不地道的北京小吃给外地人吃",这可就真的是一场悲哀了。
文章插图
北京小吃的老师傅们早就放弃了传男不传女的陈旧思想,只要是认真学手艺的人,不论男女,就算是非亲非故的人,不少老师傅们也愿意传授手艺。
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理想,即便是老师傅愿意倾囊相授,徒弟们的态度却大不相同,"有些徒弟,学会了手艺,就想着怎么挣快钱",这里的挣快钱是指偷工减料,或者用些添加剂模拟食材的味道,省时省力省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控制成本"。
推荐阅读
- 北京烤鸭,起源竟然是南京
- 中国“炸油条”成纽约爆红小吃,被外国人吃出大餐的感觉,太高级了
- 陕西省有哪些特色小吃?
- 北京的这几家苍蝇小馆,店破又难找,居然挺火!
- 被《舌尖》带火的东北小吃,吃到停不下来,美味又管饱
- 你生活的城市,最好的小吃是什么
- 有哪些特产/零食/小吃/饮料,觉得特别好吃,你会无限复购的?
- 传统特色小吃麻糕,教你在家做,层次分明,酥香掉渣,还是那个味
- 网友我能在家待半年,前提是要有一个会做各种小吃的妈妈,羡慕
- 侃天下|中国小吃在日本受热捧,疫情下肉夹馍逆势开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