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曾被选为中学语文课文。写曲艺的有王佩琈、杨其峙、胡自和、张金华、孙常文等。杨其峙(奇志)转业回了长沙,与大兵合作成为我国南派相声的代表人物。孙常文是高元钧的弟子,说山东快书全国有名。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孙涛,生在工程兵、长在工程兵、参军又当了工程兵,从基层业余文艺骨干到总政话剧团著名演员,多次拿到全国小品大赛金奖。搞美术的有国画家田黎明、李香圃,如今田黎明的国画“洛阳纸贵”。版画家郑作良、邱军在版画界大名鼎鼎,后来分别供职于中国美术馆和军事博物馆。写歌词的有董铁志、韩敏、李云棋,他们都是工程兵土生土长的词作家,工程兵的歌大多出自他们的手。
董铁志的一首《芝麻开花节节高》曾是我国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作曲的更是人才济济。工程兵文工团解散后,调到总政歌舞团的张千一、孟宪斌、桑叶松,调到二炮文工团的姚鹤明,调到战友文工团的杨林华,调到武警文工团的张国富,他们都是我国音乐界的“腕儿”级人物。张千一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了海内外。唱歌的有李京春、罗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可是著名的歌手。李京春后调到广播文工团,是朝鲜族歌手的代表。工程兵文工团还有一段佳话,据说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李谷一都曾报考过工程兵文工团,居然双双落榜。在那个时候,不知是他们的歌声不适宜唱反映工程兵生活的歌曲,还是他们的嗓音特色还不被人赏识,亦或是他们的家庭背景不符合工程兵这个保密行业的要求,反正这件事给工程兵留下了遗憾。
文章插图
假如他们加入了工程兵文化工作的行列,那又不知会给工兵部队留下什么经典美妙的歌曲。拍电影那可是工程兵的拿手好戏,《雷锋》、《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小花》均出自工程兵创作人员之手。《雷锋》的室内拍摄是在当时的工程兵大院临时搭设的“竹棚子”里完成的。特别是《地道战》,主创人员大多来自工程兵。军事顾问是军委工程兵副参谋长王耀南,他是红军时期的工兵连长,有着丰富的工兵作战经验。
编剧有徐国腾、王俊益、潘云山,他们来自工程兵领导机关和工程兵院校。演员有高传宝的扮演者朱龙广、林霞的扮演者刘秀杰、武工队长的扮演者朱启、民兵刘娃的扮演者胡自和、民兵淘气的扮演者于业华、民兵大康的扮演者韩国栋、女民兵毛妮的扮演者袁根娣、翻译官的扮演者李三义、日军小队长扮演者滑进法、吃鸡日本兵的扮演者田清泉、伪军汉奸扮演者高学智以及主要群众演员,他们都是工程兵文工团的演职人员。
这部电影发行了8420个拷贝,观众人数高达28亿多人次,创下了两项吉尼斯纪录,成为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工程兵大院还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是过去露天放电影和演出文艺节目的地方,宽大的舞台,高耸的银幕墙,看台的台阶、电影放映室还完好保存,现在是大院举行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所。广场中央有一个露天篮球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京西很有名的篮球比赛场地,是工程兵体工队篮球队的主场。工程兵体工队也是从业余球队发展起来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更多的文体器材,只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球类运动有篮球,几乎每个连队都有篮球队,但因场地受限,大多只有一个篮板,三个人一拨儿进行对抗。乒乓球,都是自制的球桌和球拍,很不规则。板羽球(类似于羽毛球),球和拍子也是自制的。棋类活动有象棋、军棋,还有民间流行的“和尚棋”、“跳跳棋”--在地上画一个棋盘,捡几颗石子或木头棍儿就在地上下起来。
拔河是比较普遍的活动,班、排、连之间经常进行比赛。还有举石锁、举风钻、看谁举的次数多。还有顶门棍、顶扁担,两人用手顶、用肩顶、用肚子顶,看谁力气大。游艺活动,主要是击鼓传花、猜谜语等等。为了活跃部队生活,层层都要举行体育比赛,层层都要组队参加上一级的比赛,经过层层选拔,组成工程兵代表队参加全军的比赛。1967年,工程兵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乒乓球队来大院进行表演赛,庄则栋、李富荣、邱钟惠、郑敏芝等国手都来了,极大地推动了工程兵体育活动的开展。
推荐阅读
- “中国梦·劳动美”2021新年音乐会在北京卫视播出
- 北京中小学生“拿起纸笔·见字如面”活动解锁新主题
- 红尘似水,繁华如烟:珍珠泉大院史话原创 /侯林 侯环
- 北京:国内疫情呈现人传人物传人并存,聚集性无症状频发特征
- 饿了么餐饮管理服务(北京市)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
-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救护组权威专家、北京呼吸疾病研究室优点
- 宠文大院来了个三岁小粉团,奶声奶气爱撒娇,竹马轻声细语逗她笑
- 提起北京菜市口只知曾是刑场?这些才有看头,还住过多位丞相
- 李谷一隔空感谢《北京晚报》,追忆40年前发生的那件大事!
- 仲泊游水墨寻影《北京旧迹》之慕田峪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