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十六种理论成立的可能情况中,现实最可能的一组答案是——在方向问题上,萧何对韩信的去向,是有一定预知的,再借助诸如侦查之类的手段,得以基本认定;能力方面,已然出走的韩信,并不甘心,但出于“不好意思”之类的简单原由或者比较复杂的多重因素,不想自行返回,于是等在半路,看看有没有谁追来。
如果是这样,从今天观念看,可不可以认为,是韩信“博弈”了萧何及其背后的刘邦呢?
笔者认为,是的。
韩信,通过出走的方式,在与刘邦集团“博弈”。
那么,他赢了么?
表面上,就当时和紧后来看,也就是从萧何去追、追回、担保,到刘邦重用韩信、韩信获得自我实现舞台的这个动作链条看,韩信赢了;刘邦也赢了;简直可以说是“双赢”。
但往深点儿琢磨,往后来望望,真正的赢家,是刘邦,是萧何。韩信输了。输掉了性命。以及性命所维系的所有荣华富贵。
绝对点儿说——从被萧何追上那一刻起,韩信后来的命运,就注定了。
这故事,十几年前还在职场的时候,跟一些有本事有想法的并且有交情的年轻同僚分享过,核心想说的是——作为“雇员”,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或者目的,都不要、千万不要,跟“老板”玩欲擒故纵。那样,会像韩信似的——死得很难看。引申——走的话,就真的走了罢,哪怕就此埋没,总还能混个寿终正寝;不是真的想走,或说没有可以替代的去向,该忍就得忍,如果你是金子,谁也挡不住你发光。
文章插图
(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悖论
跟萧何月下追韩信很类似,“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基本都是民间艺人加了很多主观私货的传说。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说,萧何其人,是要成就也就是“成”哪个人的话,那个人,只可能是刘邦,他的主公,终究能给他荣誉和财富的人;当然,还有他自己。
除外,他应该不会想去成就任何其他人。
就说追韩信这档子事儿,如传说和戏文所云,他苦哈哈追去,恬着脸把韩信劝回,担着政治风险给韩信做担保,是想让韩信自我实现,还是想让韩信的本事助力刘邦实现宏图?非要二选一的话,答案应该很显然吧。
所以,就算故事、传说,讲得都对,萧何之于韩信的所谓“成”,也并不成立。
再说“败也萧何”的“败”——说是因为相信萧何,韩信被骗入死局,遭残杀。
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话,是韩信临死前的慨叹。
前面说了,从被萧何追上的那一刻起,韩信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韩信真有本事,富于谋略,笔者猜想,最晚,在发现自己落入死局的时候,他前前后后也瞬间都想明白了。之所以抓着萧何慨叹,说起来,倒也还真是像在对刘邦表示“最后的忠诚”——我不怨你,我只怪萧何。
(萧何追韩信处,留坝)
反过来,如果死到临头,韩信还认为一切都真的怨萧何,就说明他没脑子,至少也是政治脑残。果真如是,冒着挺韩信的人们把我活活打死的风险,想说——他死不足惜。
在那样的动荡时期,如此缺乏政治头脑而又处在较高地位的人,实在可有可无。
这个可有可无的人,如果再有军事才能和相当的号召力,那就要除掉。而且,除掉得还得及时、彻底。
这里面,没萧何什么事儿。
就算萧何不“赚”韩信跌入死局,韩信也会死。而且,肯定拖不了几天。
追回韩信,是为了刘邦和自己;诱杀韩信,也是为了刘邦和自己。
如果萧何够聪明,追回韩信,不,应该说是出发去追韩信的那一刻起,就应该预测到有一天韩信必须要死。
笔者觉得,萧何是足够聪明的。不然,在那么凶险的时局中,辅佐着那么一位心机深险的主公,大体不会像事实发生的那样位极人臣而又能全身而退并竟然还“范以后来”。
推荐阅读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山海经考证:如果这样解读这4点,那么《山海经》比《史记》真实
- 新书上架|《重新发现欧洲 : 葡萄牙何以成为葡萄牙》:重新认识葡萄牙
- 对金庸作品的重新审视,不一样的声音,有点儿刺耳
- 『佛牌知识科普』解读佛牌小白的顾虑一二
- 天地会起源: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终于给解读出来了
-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
- 韩信墓前有一副十字对联,诉尽他的一生,现代专家真乃是神作也!
- 寿山石印章究竟有什么好?林石雅集解读
- 如何看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对其自身命运三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