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两国交战,斩不斩来使?( 三 )


景德元年(1004年) , 北宋和辽国达成澶渊之盟 , 宋辽约为兄弟 。
此后从1005年到1121年这116年之间 , 宋辽兄弟俩 , 以各种各样的名义 , 总计派遣使臣643次 , 宋朝这边名臣富弼、包拯、欧阳修、王安石、沈括、苏辙等人都曾出使辽国 。
这么多人次出使 , 除了正常的一些外交层次上的交锋 , 比如辽国经常会故意羞辱宋朝使臣 , 宋辽双方从来都没有出现一次使臣被伤害的事例 。
考古盗墓|两国交战,斩不斩来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非常有意思的是 , 澶渊之盟达成后 , 宋辽双方有一个特殊的沟通桥梁——王继忠 。
王继忠是宋真宗的潜邸心腹 , 澶渊之战时 , 他浴血奋战 , 却不幸成为辽国俘虏 , 当时宋朝以为他殉国了 ,给他举办隆重的追悼会 , 追赠其为大同军节度使 , 给他四个儿子加官进爵 , 结果万万没想到 , 王继忠没死 , 投降了辽国 , 澶渊之盟 , 辽国首先请和 , 就是王继忠给宋真宗写的信 。
澶渊之盟达成之后 , 王继忠继续就在辽国 , 宋真宗非但没有怪他 , 每次派使者到辽国 , 都会重赏王继忠 , 而辽圣宗也非常看重王继忠 , 耶律显忠(后改名耶律宗信) , 封其为楚王 。王继忠竟然成为宋辽双方沟通的桥梁 , 两国对他都好得不要不要的 , 这样的事迹古今罕有 。
问题来了 , 是宋辽两国都很有礼貌 , 道德素质很高 , 所以才遵循“两国交战 , 不斩来使”的规则吗?
其实不然 , 宋辽两国之所以遵循这个规则 , 是因为双方实力相当 , 谁也不能奈何谁 , 谁也不想撕破脸皮 , 彻底搞僵 , 所以才礼遇使臣 , 让双方都留有余地 。
因此决定使臣出使待遇的其实并不是对方的素质 , 而是自己的实力 。
有件事情可以证明这点 。楚灵王四年(前537年 , 晋平公二十一年) , 晋楚两国进行联姻 , 晋国派中军将、执政韩起和名臣叔向出使楚国 。
结果楚灵王这哥们堪称是使臣恶魔 , 平生最喜欢和使臣过不去 , 捉弄使臣是他最喜欢干的事 , 晏子使楚故事里的楚王指的就是楚灵王 。
韩起和叔向一到楚国 , 结果楚灵王本性发作 , 想扣留韩起、叔向两人 , 让韩起做个守门人 , 让叔向做个太监 。别惊讶 , 这事正常人干不出来 , 楚灵王还真有可能干得出来 。当时楚国人都惊呆了 , 不知道怎么反对这么疯狂的计划 , 最后名臣蒍启强正话反说 , 把晋国实力一一列出来 , 立马就让楚灵王怂了 , 终止疯狂辱使计划 。
综上所述 , “两国交战 , 不斩来使” , 在古代 , 只是双方的一个道德约束 , 并不能限制双方做出侮辱、杀害使臣的行径 , 每当冲突双方认为有必要采取激烈手段 , 往往就会杀使臣 。
决定使臣待遇、结局的 , 其实是当时的形式和代表方的实力 。
“两国交战 , 不斩来使”体现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在外交方面的影响 , 弱国无外交 , 自然也不会让对面遵循这个规则 。
考古盗墓|两国交战,斩不斩来使?】参考文献:《左传》;《南史》;《旧唐书》;《宋史》;《明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