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被困在系统里,但谁又能逃得出算法?( 二 )


就商业模式而言 , 外卖平台的确是把“顾客是上帝”发挥到了极致 , 向顾客承诺30分钟送达 , 晚一分钟都可以投诉;顾客可以打分、顾客可以投诉;骑手则必须打卡、必须达标、必须完成KPI , 而不达标的结果就可能是罚款 。
外卖员被困在系统里,但谁又能逃得出算法?文章插图
▲ 外卖小哥在“疫”线
显然 , 这样的平台缺乏基本的平等 , 把一边的用户体验建立在对另一边服务者的压榨上 。
作为一家双边平台 , 如果只着眼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 而不去考虑提供服务者的生存状态 , 不去考虑骑手的福祉 , 是不可持续的 。 当算法驱使的骑手求快行为导致交通违章带来日益频繁的伤亡时 , 平台必须肩负起责任 。
整体看来 , 外卖骑手在不断“优化”的算法下的生存状态 , 体现了向数字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全新的“异化”问题 。
资本主义规模化生产中的异化 , 让工人成为流水綫上不断从事重複劳动的螺丝钉 , 没有任何发言权 , 没有任何的成就感 , 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承受无聊和疲惫 。
外卖小哥面临的异化风险则是他们有可能成为算法所驱使的“人肉机器人” , 在平台追求更高的效率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计件收入中迷失了方向 。
外卖员被困在系统里,但谁又能逃得出算法?文章插图
外卖员被困在系统里,但谁又能逃得出算法?文章插图
▲ “我觉的付出和回报应该是成正比的 , 为了家人和我自己 , 我愿意打拼努力 。 ”来自大凉山的外卖员邱有哈子
社会学家西弗曾提出过“算法文化”的概念 , 大意是算法不仅由理性的程序形成 , 还应由人们在普通文化生活中获得的粗糙理解形成 。
这意味着 , 技术不能只在效率一条道上狂奔 , 还应兼顾伦理 , 融入人文关怀 。 通过优化系统补上起码的安全漏洞 , 在配送效率、消费者感受、外卖小哥安全之中求得一个平衡点 , 这才是负责任企业应有的姿态 。
在蚂蚁这个物种里 , 有一种怪现象:由于领头蚁失去方向 , 导致其它行军蚁迷路 , 甚至陷入“死亡漩涡” , 持续转圈 , 直至体力耗尽而死 。
一定程度上 , 骑手们就像失去方向的行军蚁 , 在不断极限化的算法逻辑之下 , 无论路况与天气、不顾道路安全与身体状况 , 眼里只有一个目标——限时送达 。
这套机械的算法逻辑 , 的确能让厨房到餐桌的时间缩短到极致 , 但它却往往忽略了服务行业安身立命之本——对人的尊重 。 这个“人” , 不仅包括消费者 , 也应该涵盖服务的提供者 。
警惕被算法绑架的生活不过 , 很多人都能看得出来 , 即便是完善算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 因为有问题的是算法本身 。
算法正在试图“驯服”人类 , 人们和“算法”的斗争 , 才是一场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斗争 。 它不停地收集用户数据 , 无限满足用户的喜好 , 附和内心深处的需要 , 让人们持续上瘾 , 直至未来完全掌控 。
比如说 , 当我们打开手机 , 平台马上就会通过按手机的动作获取身体数据 , 包括体温、血压和心率变化 , 模拟心理变化曲线 , 再适时地推送商品等等 。
如果说工业革命解脱了人的手脚 , 那么信息革命将解脱人类的大脑 , 未来的人类可能不需要拥有思考能力也能生存 。 算法时代 , 人变得越来越懒于思考 , 也就意味着变得越来越愚蠢 。
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资讯阅读领域 , “今日头条”是在大众层面上第一次感受算法的“魅力” 。 平台通过记录点击的文章类型、阅读的时长分析用户的阅读偏好 , 再直接把同类型的文章推送给用户 , 人们已经不需要再去费心地做“选择”了 , 而是变得越来越懒 , 依赖社交媒体做出判断 , 甚至都已经懒得选择和辨别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