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行医「九宜九不宜」,绝了

来源 / 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 / 杏林妙手
村医行医指南 , 写的真好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 , 既要善待自己 , 也不能犯错 。 笔者根据日常工作经验 , 总结了村医行医九宜九不宜 , 共勉!
冤家宜解不宜结
作为一名医生 , 无论是大医院的专家、教授 , 还是村医 , 患者都是得罪不起的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口碑相传 , 言语既能给你带来诸多好评 , 又能悄无声息地埋没你 , 比如可以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患者 , 也能让你原有的患者弃你而去 。
另外 , 一旦和患者发生了口角 , 万万不能动手 , 冷静处理才是明智之举 , 否则将两败俱伤 。
诊断宜全不宜少
村医因条件所限 , 往往只能凭借听诊器 , 体温计 , 血压计这“老三样” , 视触叩听 , 望闻问切 , 做出初步诊断 , 然后再进行实验性治疗 。
有时候难免会有漏诊 , 误诊的出现 , 这就要求我们诊断宜全不宜少 。 需要我们倾其所学 , 将所有能考虑到的病 , 都给诊断出来 , 告知家属 。 能接就接 , 不能看就及时转诊 , 避免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若患者出现牙痛 , 腹痛 , 左手臂发麻 , 头晕或者有晕厥等不适症状 , 因没有条件做心电图 , 忽略了极有可能患了急性心肌梗死 , 这是万万不可的 。
证件宜多不宜少
有句话说得好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医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 , 村医也不例外 , 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充电 , 努力考证 , 争取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医 。
有些证至关重要了 , 尤其是执业(助理)医师证 , 才是你吃医生这碗饭最大的法宝 , 而那些无证行医或者靠借证忽悠过日子的人 , 终将会被这社会淘汰 。
看病宜坚守不宜出诊
但凡住在农村的人都知道 , 村民一有个头疼脑热的 , 打个电话村医便会上门服务了 , 这也是村民感觉比较方便的地方 。
但是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 , 村医只有在村卫生室执业才是合法的 , 可村民患者可不管这么多 。
尤其是出诊输液 , 患者一旦出现过敏反应 , 抢救都来不及 , 悲剧在所难免 。 到时候患者家属可不会理解你 , 感激你的不辞辛苦 。
宜面诊不宜线上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 望就是颜面望诊 , 一定要看到患者本人 , 辨证论治才行 , 西医的视触叩听也是同样道理 。
在看不到人的情况下 , 单凭患者一面之词 , 就凭经验开药 , 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 一旦用错了药 , 承担责任的除了你 , 无人能替 。
宜与患者保持距离不宜过于亲密
谈到医患关系 , 其乐融融当然是一种很理想的局面 , 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医患反目 , 争吵甚至撕打的现象 。 笔者想提醒广大村医朋友们和患者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
另外 , 很多村医为方便医患交流 , 往往会把手机号码或者微信号告诉患者 , 这样虽有好处 , 但弊端也不容忽视 。
有些患者会不管什么时间 , 有事没事就给你打电话 , 聊一些和疾病无关的事情 , 让你身心俱疲 , 敢怒不敢言 , 生怕因此得罪了他 。
宜限号不宜贪得无厌
明智的村医 , 心里自然有他的小九九 , 经营之道 。 笔者有个搞皮肤学的同学 , 每天上午限号50人 , 多了不看 。 这正是抓住了某些患者心理 , 欲擒故纵反而起了好作用 。
另一个村医朋友 , 打出了“周四休息”的广告 , 雷打不动 , 形成了他接诊的固有模式 。 这样让患者都跟着他的节奏走 , 在他那一方小有名气 , 收入颇丰 。
所以 , 贪得无厌乃人生大忌 , 不管是行医还是各行各业 , 见好就收 , 反而收效甚好 。
宜讲规矩不宜讲人情
有很多患者在大医院或者其他有名的医生那里带过来输液药 , 叫村里的村医代输 。 毕竟乡里乡亲 , 很多村医碍于情面就答应了 。
患者不出事还好 , 一旦发生了过敏等意外 , 便翻脸不认人 , 狠狠讹上一笔就得不偿失了 。 辛辛苦苦几十年 , 一朝回到解放前 , 面对此情此景 , 你还能说什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