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周召分陕”奠定“成康之治”

说起召公 , 一般人会感到陌生 。其实召公生活的时代 , 是我们十分熟悉的 , 那是一个被民间故事、传奇小说充分演绎的时代 。
召公生活在商周更迭之时 , 他跟姜太公是同事 , 跟周武王、周公更是一家子 。
光怪陆离的《封神榜》 , 令姜子牙盛名不衰 , 也令那个时代引人注目 。在这部小说中 , 几乎没召公啥事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 , 召公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上古史料往往极其简洁 , 人物事迹语焉不详 。相比而言 , 关于召公的史料相当多 , 《尚书》、《诗经》、《史记》等 , 都有相当篇幅记载了召公的事迹、言论 。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 , 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 它保存了商周 , 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其中《周官》、《旅獒》、《金滕》、《召诰》、《君奭》、《顾命》诸篇 , 都与召公密切相关 。

先秦时代|周召分陕”奠定“成康之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博物馆近年整理的战国楚简(简称上博简)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 , 其中《诗论》作者 , 一般认为是孔子 。这部《诗论》惜墨如金 , 共评说了约60首诗 , 有的诗仅有一两字评语 , 而关于《甘棠》的评论 , 却不厌其烦 , 反复申明其意 , 20支竹简中 , 有五支简提到《甘棠》 。足见孔子对这首诗、对召公的重视 。
从上述史料看 , 召公在周初地位崇高 , 在周灭商、周公平叛等重要事件中 , 功勋卓著 。他是个长寿的人 , 在周朝“第一代领导人”纷纷谢世之后 , 他的地位愈发重要 , 促进了周朝的安定强盛 , 为“成康之治”的出现贡献良多 。
“主持”革命成功典礼
召公 , 也叫邵公、召伯 , 姓姬名奭(shì) , 西周初年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 , 燕国第一代国君 , 召、邵、燕等姓的始祖 。
关于召公的家世 , 历来有两种说法 。据三门峡文史研究者姚学谋介绍 ,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 “召公奭与周同姓 , 姓姬氏” , 是周的同宗支系 , 普通的姬姓贵族 。而《白虎通义》、《谷梁传》等 , 则说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的哥哥 。一般认为他是文王的庶子 。
在周文王时期 , 姬奭已颇有作为 。据三门峡文史研究者杨书忠、刘安璋介绍 , 按照史籍记载 , 文王曾命他南下巡访江汉诸国 , “搞统一战线” 。后来八百诸侯会盟津、战牧野 , 其中不少来自今四川、湖北的小国 , 说明姬奭的外交活动相当成功 。
周武王迁都后 , 将岐山一带分封给重要大臣 , 姬奭的采邑叫“召” , 因此被称为召公 。
武王伐纣时 , 召公参与其事 , 功勋卓著 。《诗经?大雅?召旻》作于周幽王时 , 痛惜当时再也没有召公那样的大臣 , 其中追述召公伐商之功:“昔先王受命 , 有如召公 , 日辟国百里 。”
召公更多的战绩 , 史籍阙如 , 不过牧野大战后 , 在周军进入朝歌城的仪式上 , 却显现出召公的地位:“周公把大钺 , 召公把小钺 , 以夹王” , 他和周公护持周武王左右进入朝歌 。在随后举行的庆功典礼上 , “召公奭赞采” , 即担任“主持人” 。后来 , 他又奉武王之命 , “释箕子之囚” 。这些都清楚地表明 , 召公奭是武王伐商大业的重要助手 , 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 。随后 , 召公受封燕国 , 但被留在朝中任职 , 以长子代行燕君之位 。
灭商之后仅两年 , 周武王撒手人寰 , 留下一个并不稳固的政权 。其时 , 成王年幼 , 周公摄政 , 代行王事 , 引发严重的信任危机 。相传周文王有100个儿子 , 也就是说武王有90多个兄弟 , 这些人大多怀疑周公有篡位之心 , 尤其管叔等“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指成王) 。’”
这些人中 , 最重要的有两支力量 。一支是所谓“三监” , 武王灭商后 , 将商王畿分为三部分 , 分别由他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统领 , 监督殷商遗民 , 防其造反 , 称为“三监” 。“三监”手握重兵 , 又与纣王之子武庚勾结在一起 , 形成巨大威胁 。另一支则是担任太保的召公 , 他在朝廷中举足轻重 , 有相当的号召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