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董钦鎏金佛造像:祈福声里人长久( 二 )


造型:北齐之风入关中
隋代佛造像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群像的整体效果 , 因此出现了多尊组合一铺的佛教造像群 , 而董钦鎏金佛造像则是现存成铺造像中最为精美的一尊 。它通高41厘米 , 座长24.6厘米 , 宽24厘米 , 通体鎏金、比例适度、制作精美、金光灿灿 , 显得富丽堂皇 。
从布局上看 , 董钦鎏金佛造像由阿弥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香熏和一张四足方床、两蹲狮组成 。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高座上 , 两掌手心朝外分别施无畏印和与愿印 , 螺鬓、袒右肩、着袈裟 , 有莲瓣形顶光 。胁侍二菩萨上身裸露 , 着项臂钏 , 璎珞重重 , 双足跣露 。两躯金刚力士在前侧身相向而立 , 一手握拳一手执金刚杵 , 瞋目怒视 。弥陀莲床前下置一香熏 , 由一裸身力士用力托撑 。高足床前有一对狮子 , 昂首挺胸 , 筋肉鼓起 , 露齿张嘴作吼叫状 , 充满着力量感 。
尽管内容体量很大 , 但董钦鎏金佛造像繁而不乱 , 错落有致 , 同时还兼顾做到了造型优美、形神俱佳 , 是目前发现的隋代金铜造像中造型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佛造像 , 充分体现了隋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工艺制作水平 。
值得一提的是 , 佛造像由23个单独铸造的部件组合而成 , 各部件间有插榫孔眼相接 , 可自由拆卸、组装 , 便于供养者携带搬运 , 体现了工匠高超的铸造工艺 , 是早期金属佛造像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从造型上看 , 董钦鎏金佛造像着力展现佛教人物的优美形体与姿态 。不过 , 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王锋钧注意到 , 这尊佛造像在风格上与馆藏的其他隋代佛造像存在明显区别 。董钦鎏金佛造像的佛和菩萨的身躯修长 , 菩萨身上的璎珞是斜披的 。对比之下 , 馆内其他隋代时期的佛造像 , 菩萨的身材则比较丰满 , 璎珞也是挂在胸前 , 很少有斜挎式 。而且 , 佛身上的袈裟样式是袒右肩的 , 这在隋代以前的长安地区非常少见 , 反而具有鲜明的北齐风格 。
既然同为西安地区出土 , 又同为隋代佛造像 , 董钦鎏金佛造像为何会如此与众不同呢?
“隋代时期的佛造像 , 样式可以分为两个类型 , 以隋朝都城大兴城为代表的西部地区 , 盛行的是北周的风格;而以济南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则是继承了北齐的风格 。”王锋钧说 , 从铭文上董钦的身份信息可以得知这尊佛造像上的北齐风格从何而来 。但至于为什么这尊佛造像会出现在长安 , 目前只能推测 , 董钦从河北武强县调到大兴城任职 , 信奉佛教的他在上任时随身携带了这尊佛造像 , 这才导致一尊北齐风格的佛造像千里迢迢来到了北周故地 。
由于年代久远 , 资料缺失 , 当年的具体情况现在已无从考证 , 但是董钦鎏金佛造像为后世研究隋代的佛教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文物收藏|董钦鎏金佛造像:祈福声里人长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董钦鎏金佛造像侧面的铭文 。
铭文:摆脱疾苦的安乐梦
董钦鎏金佛造像的发现 , 不仅为我们了解隋代的佛教传播、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实物资料 , 而且也是我们观察隋代社会生活面貌和风气的一面镜子 。
在长达118字的铭文中 , 除了时间断代、董钦的身份信息外 , 还记录了董钦铸造这尊佛造像的缘由、许愿的誓词和赞词 。铭文除两字漫漶不清外 , 其余清晰可辨 。
“开皇四年七月十五日 , 宁远将军武强县丞董钦 , 敬造弥陀像一躯 , 上为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具闻正法 。赞曰:四相迭起 , 一生俄度 , 唯乘大车 , 能驱平路 , 其一;真相□□ , 成形应身 , 忽生莲座 , 来救回轮 , 其二;上思因果 , 下念群生 , 求离火宅 , 先知化城 , 其三;树斯胜善 , 憨诸含识 , 共越阎浮 , 俱食香食 , 其四 。”
铭文中提到的“弥陀像” , 是佛教净土宗关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信仰 。赞词所提及的“四相”“大车”“莲座”“回轮”“胜善”等词 , 均出自佛教经典 , 简略地阐释了佛教净土宗的思想要点 。尤其是“共越阎浮 , 俱食香食” , 更是明确表达了董钦希望“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等人能够摆脱人世疾苦、到达西方净土世界的美好祝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