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气就"乱发泄"?让孩子认识"踢猫效应",远比说教更有用( 二 )
3、 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踢猫效应的出现还有一个巨大的弊端 , 那就是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 虽然父母在发泄过后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可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抹灭的 。
久而久之 , 孩子再也感受不到父母所给予的爱 , 甚至还会自暴自弃 , 影响他们的前途 。
让孩子认识踢猫效应 , 比说教更有用1、 生活中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认识到踢猫效应 , 那么就要充分的让他们明白内心的怨气不能积累 , 而且在发现自己有坏情绪时还要不断的深呼吸 , 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途径发泄出来 。
文章插图
2、父母要告知孩子发泄坏情绪不能用摔打东西或者谩骂的方式 , 而是要教给孩子先冷静再找到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 。
尤其是当孩子和其他的朋友出现交往方面的问题时 , 家长更应该正确引导 , 要让孩子明白踢猫效应只会和别人越走越远 , 也会影响和朋友之间的情感 。
【一生气就"乱发泄"?让孩子认识"踢猫效应",远比说教更有用】3、 最后一点家长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 即使他们犯错也要帮其找到原因 , 这样在和孩子充分的沟通以后 , 再不使用单纯说教的方式 , 而变成有意义的对话 , 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
推荐阅读
- "高颜值幼师"走红,满分笑容撞脸杨颖,网友羡慕:想回去读书了
- 孩子不去幼儿园老说"一个人",家长蹲点偷看后怒了,网友:活该
- 7岁孩子出现积食,家长发现3处"端倪",调理后身高135cm
- 为啥孩子总爱打大人的脸,可能是他们"手部敏感期"到了
- 3岁孩子有“记忆痛点”,这些狠话再生气也不能说,比打骂还过分
- 小雯|孩子这2件事要学会"自私",家长别再傻傻装大方,反倒害了孩子
- 3件事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劝诫各位家长,平时要少做
- “妈妈,我恨你”当孩子说狠话时,妈妈别急着生气,该偷着乐才对
- 孩子为什么喜欢"假装游戏"?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父母要知道
- 爸爸姓李,给孩子取名没注意"谐音",娃上学第一天就抹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