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等你”,胜过千万句“快点、快点”
01
“快点 , 快点 , 上学迟到了!”
“你磨蹭什么啊 , 快点!”
“你倒是动起来啊 , 停下来干什么?快点啊!”
在催促孩子的路上 , 家长们的体验可不少 。
有妈妈对我说 , 我家孩子每天上学迟到 , 做什么都慢吞吞的 , 非要不停地叫他好多好多遍 , 才动那么一点点 ,
我已经提前叫他起床了 , 可是仍然迟到 , 天天如此 , 怎么办啊?
还有家长说 , 我家孩子写作业特别慢 , 坐在他身边半天才动一下笔 , 一写作业得好几个小时 , 催他一下 , 他就写一点 , 不催 , 他就不动 , 再这样下去 , 我自己快疯掉了 。
我家孩子曾经也面临这样的困惑 。
很多时候 , 孩子爸爸叫他起床的方式 , 是千篇一律的 , 快点起来 , 快点、快点、、、、、、、
重复10来次 , 孩子虽然很艰难的起来了 , 但却是一脸的不开心 。
有一天 , 儿子对我说:妈妈 , 我不喜欢爸爸每天重复的叫我起床 。
我说:那你可以对爸爸说 , 你喜欢怎样的方式让你起床呢?
他说:能不能让闹钟叫我啊?
我说:可以啊 。 如果闹钟响了5分钟你还没起来 , 爸爸再叫你 , 好吗?
他说:好的 , 但是不能连着叫 , 叫三遍就够了 。
按照约定 , 我和他爸爸沟通以这样的方式行动着 , 起床这件事变得容易了 。
他提出了解决方法以及备选方案 , 把起床这件事转变成他自己的事 , 他愿意主动为之努力 , 既保护了他的自主性又尊重了他的想法 , 亲子之间的互动变得更流畅许多 。
文章插图
02
没有孩子愿意被催促 。
如果我们一直以这种方式安排着孩子 , 那我们的孩子 , 会更多的失去自己选择的权力 , 而变得散漫和拖延 。
试想一下 , 作为成人的我们 , 心里一直有一种声音 , 催促着你做这做那 , 每一步都充满了安排 。
这会让人心里不安 , 也让人感觉到不被信任 。
哎呀 , 又被催促了 , 是不相信我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吗?
是因为我做事慢 , 做事仔细才被催促的吗?
是我能力不足吗?
是要给我特别的提醒吗?
相信 , 被父母一直催促的我们也会感同身受 。
催着学习、催着写作业、催着找工作、催着结婚生孩子 , 如此种种 , 当你完成了每一个被催促的事件后 , 回头想想 , 这样的过程你开心吗?
当被父母逼迫着完成他们渴求的人生目标时 , 你是否感觉过了一种“他们设定好的人生” 。
当一次次的等待被动安排的时候 , 内心有没有愤怒、不安和惶恐?
如今 , 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 , 有了自己的孩子 , 又开始不断的以父母曾经对待我们的催促模式循环时 , 有没有似曾相识 , 心头为之一振?
没错 , 孩子心里的感受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 。
他的愤怒、不满、委屈、不值得被信任、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 就体现在他的行动上——慢吞吞 。
他以这样的方式在抗议 , 就像很多成年人以拖延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样 。
他不是不能快 , 而是他不愿意快 。
你不是想让他快吗?他偏不 。
既然你厉害到能够安排他全部的生活 , 他也可以选择被你推着走 , 让你着急让你焦虑让你不安 。
亲子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对抗 。
在对抗中 , 上演一幕幕爱恨情仇 。 长此以往 , 亲子关系变成一部家庭大片 。
文章插图
03
催促没玩没了发生 , 其实是无能的表现 。
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你和孩子之间没法逾越的鸿沟 , 你只得以这样的方式来达成你内心的意愿 。
我都叫了你那么多遍 , 我都给你讲了那么久 , 我都提醒了你好几次 , 你还这样?
推荐阅读
- 幼儿园老师向家长借3万元,宝妈巧妙应对,一句话拒绝却不伤感情
- “接生了一天全是男娃”,护士闲聊时一句话,令男孩父母心里一紧
- 看图写话掌握这四步,妈妈再也不用说一句孩子写一句了,值得收藏
- 5岁娃在超市不停试吃,被制止后撒泼打滚,奶奶一句话让人无语
- 14岁男孩“被迫”跳楼,给妈妈留下的一句话,引人深思
- 培养孩子这9个习惯,胜过讲一万句道理
- 哪些食物是孩子绝对不能吃的?一句话告诉你答案
- 一句“讨厌姑姑来我家”,让全家陷入尴尬,谁教孩子这样说的?
- “直男哥哥”火了,面对4岁妹妹花式炫耀,他一句话把妹妹气哭
- “忙了一天全是男婴”,护士下班随口一句话,让婆婆心头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