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认身边的聪明人

不要用智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在现代社会中,聪明,是认知能力的偏差带来的。因为认知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对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是人类生理上的信息输入,而认知则是大脑对输入进行加工后的高级处理。
所以,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拿职场举例:
人在职场的升级之路通常是这样:员工——\u0026gt;中层管理——\u0026gt;高管——\u0026gt;VP级——\u0026gt;创业成功CEO——\u0026gt;投资人。投资人的认知能力算是顶层,因为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对行业趋势进行预判,知道未来的方向,从而去发掘有潜力(成功概率高)的公司进行投资。
每一层的认知能力都有不同,越高层次认知能力越强。有的人可以跳跃式上升,有的人仍然卡在某个阶段难以上升。那么你在哪个层次?是否有思考过如何改变现状?
下面简单介绍聪明人都有哪些共同特质,你可以作为参考标准:
1.懂得对自我的批判从「我知道自己是对的」升级为「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
这是两种思维方式。
「我知道自己是对的」,是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反应,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主观意识层面认定自己是对的,源于自我无条件的信任自己。
「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典型表现。在主观意识作出判断后,先不急着下定论,而是对结论进行怀疑,我一定就是对的吗,我是如何确定自己是对的。在判断的过程中,我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我的信息来源是否准确,还有没有遗漏。
前者是「快思考」,后者是「慢思考」。
快思考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生存而演化出来的一种能力,表现为看见风吹草动就要跑,可能里面藏着老虎,在古时候,那些不跑的都被野兽吃掉了。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会下意识的反驳。
被人冒犯了,会立刻愤怒,进入战斗状态。就好像智人在部落时代,别的部落的智人进入你的领地,对你造成了威胁。
快思考在人类没有解决基本的安全问题的时候非常有用。但在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安全问题也已基本解决,大街上、办公室也不可能会出现野兽。所以这种快思考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就会力不从心,无法适应。
慢思考在现代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中则更为有用,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立刻根据直觉做决定。直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当我逐渐让自己不要依靠直觉来判断的时候,我发现许都事情没有表面上这样简单,而且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把解决方法当作是问题本身。
这句话的意思,一旦遇上问题,不要立刻去寻找解决方法。而是先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表面上的问题,是否还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假如一个创业公司在研发新产品的时候,需要抓紧时间研发完成,但你发现你的员工开始准时下班的时候,不再努力工作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问题是出在员工身上,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员工会准时下班,而不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公司加班创造更大的价值。有可能是员工家里有事,也有可能是员工并没有理解清楚公司为什么要赶时间。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2.会跳出思维局限性理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大脑进化跟不上技术爆炸导致的思维局限性。
众多事实表明,环境变化太快,而自然选择(大脑的进化)却没有及时跟上脚步。
现代人类的大脑在20万年前进化成功。
然而,我们的脑容量在20万年前开始就不再增长。那么,为什么人类的大脑没有变得更大呢?这可能是因为脑容量的增加会增加新生儿出生时的危险。另外,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耗能大户,它要消耗身体近20%的能量,如果再增加脑容量,人类可能无法负担大脑的能量需求。
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技术爆炸」。人类在三百年前进入工业革命,在几十年前进入信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近几年则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在20万年这个尺度上,无论是几百年还是几十年,如果按照比例算,连一瞬间都谈不上,所以才有技术爆炸这个说法。
前面提到「快思考」是一种进化导致的思维局限性。
认知科学家梅西耶和斯珀伯写道:「理性是人类进化而来的一种适应性特征,是为了帮助个人能够适应高度社会化的群体生活。」
人类进化出理性并不是为了解决抽象、逻辑问题,也不是为了帮助我们从杂乱的数据中获取结论,而是解决在群体协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人类早期要合作的群体都是一群非理性的人存在,那么这个群体的命运最终难逃内讧而解散。想象一下这种场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那个,并且非常情绪化,认为别人都是弱智,那么群体在一起商量事情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吵架开始,群架结束。
如果理性是为了解决抽象问题、逻辑问题,那么人类大脑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认知偏差(直觉和偏差),例如「光环效应」、「锚定效应」、「幸存者偏差」等。
3.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首先是会质疑。
对方的观点是否有利益关系,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和目的会这么想。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多少,背后可能藏着哪些可能的真相。
书中的作者是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是一面之词。
我认同对方的观点是不是因为对方和我的观点一致。
......
其次是收集信息。
和对方利益冲突的另一方有什么信息。
和作者观点不同的其他人是怎么说的
有哪些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如何交易的。
......
接着综合分析。
整个事件中收益最大的是哪一方。
这件事情对我有什么影响。
我需要如何应对。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
4.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事实和愿望的差距,以及如何实现愿望(目标)的路径。
你的目标是什么:
五年之后,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
你还能变的更聪明吗?
......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
不要关注出色表现,而应该关注成长进步
成就感是第一自我驱动力
清楚制定目标的原则
清楚完不成目标的可能原因
懂得「是什么」和「为什么」思考方式的区别
.......
「是什么」和「为什么」实际上是具体的思维方式和抽象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假如你要做一件事情:晚上加班2小时。
具体的思维方式会这么想(是什么):晚上要加班2小时完成3000字的文档。
抽象的思维方式会这么想(为什么):今晚上要做的事情能够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抽象的思维方式是行为的原因,具体的思维方式是行为的表现。相比之下,抽象的思维方式更能够给人以动力。
5.掌握方法论拥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论来进行决策。
什么是方法论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我很小就知道,自己并非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由于运气比较好,读高中以后我便一直处在「聪明人」密度较高的环境中。而近两年,又由于某些原因,自己的社交圈开始「暴涨型」扩张,这使得我逐渐接触了更多「不太聪明的人」,这些人给我原有三观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也令我开始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特质,让那些聪明人变得聪明起来。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陆陆续续地,我总结了10条辨别身边聪明人的标准,如下:

【1】对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并愿意与有好奇心的人惺惺相惜
在我看来,「好奇心」是辨别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入门标准」。所谓入门标准,是指:有好奇心的人未必聪明,但没有好奇心的人几乎一定不聪明。
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是指爱八卦或者窥探别人的隐私之类,而是指:在大部分人习以为常的场景下,有探究规律本质的欲望。
举个例子: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那么多年,看了那么多日出日落,都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但有一个人突然很好奇,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两次日出的时间间隔又差不多?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就有成为聪明人的潜质。
当然,「好奇心」是可以伪造的。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很有好奇心(继而证明自己很聪明),总是喜欢问各种各样「不明觉厉」的问题。
为此,我特意添上了后半句话:真正有好奇心的人,是愿意和另一个有好奇心的人惺惺相惜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自己喜欢问很多问题,但是在别人提类似问题的时候却显得十分不耐烦,那就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只能说明他是「好表现」的人。
对于辨别一个人是否真正有好奇心,我这边有一个小trick:
和人聊天时,有时对方会提到星座。如果他表现得对星座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可能会向他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处(chǔ)女座的人有强(qiǎng)迫症呢?
这个问题是很开放的,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我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对这个问题表现出鄙夷和不耐烦,而他们本身却不是不相信星座的人。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几乎都是不太聪明的人。

【2】能在一件事情上极为专注
「专注力」是另一个辨别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入门标准」,即:高效的人未必聪明,但聪明的人必然高效。
这并不是说「聪明人」总能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实际上,很多「聪明人」并非勤奋,有些甚至十分懒惰,但无论是勤奋的聪明人,还是懒惰的聪明人,都总能在需要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调动起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在这段时间内,他能达到比常人高效很多倍的程度。
这真是一种天赋,硬生生地拉开了「聪明人」和「不太聪明的人」的距离。

以上2条是聪明人的「入门标准」,但凡是聪明人,总该具备。而下面8条则是聪明人的「进阶标准」,是聪明人容易具备的特性,但偶有几条不符合,也无妨。

【3】有极强的概括和拓展能力,并善于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个事件
正如很多回答所提到的,能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和抽象复杂的事件,是聪明人的另一个显著标志。
但聪明人同样知道,无论一个概括如何精准,都无法完全避免信息的缺失。因此,他们不仅仅会抽象一个复杂事件,也懂得如何去还原它——这意味着他们不仅需要拥有概括能力,并且懂得那些丢失的信息具有什么特性,从而便于自己拓展回去,甚至拓展更多。
有了这两方面的能力,他就可以把一件事情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信息量去描述。这使得在面对各种(与事情相关度不一)关心事件的人时,他可以依据对方对事物的了解水平,去选择最合适的讲解方式了。

【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会不断修正对事物的印象
人们总说,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我观察后发现,在平庸的环境中,这句话几乎可以成为金科玉律,但对聪明的人,这句话却可能不太适用。
这是因为,聪明人非常乐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们相信,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除此之外,他们十分乐于接受变化后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热衷于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事物的区别,然后思考变化的原因。
与之相对的,大部分不太聪明的人却对事物的变化十分不敏感。这可能源于他们对事物认知方式的缺陷:他们中的很多人,喜欢给一个人和一件事贴上「标签」以便于记忆,这使得「去标签化」会让他们感到极为不适。

【5】大多数在骨子里争强好胜,但也更愿意臣服于事实什么叫「骨子里争强好胜」呢?就是说,虽然他们未必热爱口舌上的辩论,但在内心中,通常总有着稳定而难以侵犯的处世原则(他自己未必能感知到,但确实存在),一旦你试图动摇他的原则,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它。
事实上,他们的处世原则也往往是逻辑上高度自洽的,因为他们通常对「逻辑」有着高度的认同。这就使得,如果你用事实和逻辑去挑战他,他也更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和聪明人辩论是很舒服的,因为他们十分清楚什么状况下该认输,极少会在不占理的情况下胡搅蛮缠。

【6】在讨论问题时,会提前确认好口径和立场,这使得他们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他们深知,世界上大部分无谓的争论,其本质在于定义和立场的不同。
因此,在讨论问题前,他们习惯于先去确认一些并不显而易见的概念的定义(在他们眼里,很多概念绝非普通人眼里那样显而易见),以及讨论问题的双方所在的立场。确认了这些以后,讨论问题往往会变得十分轻松,也十分容易达成共识。

【7】往往能包容事物的多样性
这世上有很多反对同性恋、反对吃狗肉的人,而这些人在「聪明人」之中极为罕见。
他们知道,同性恋的人虽然和自己的性取向不同,但对社会并没有什么显性的害处;他们知道,虽然自己不吃狗肉,但对有些人来说,吃狗肉和吃鸡肉、鸭肉、猪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所以没有必要去反对它。
对与自己不同而无害的「异类」的包容,从另一角度看,源于他们对自身「适应力」的自信。他们能和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因此无需通过渴望别人和自己一样来获得安全感。(当然,在这一点上,会有一小部分反例,如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