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停止抱怨( 二 )
什么是解读呢?同样的以看到一个人皱了眉头为例,我们试着去理解他为什么会皱眉头,可能是他有了某种情绪状态,也可能是他心理受到某种干扰,解读是我们试图对他的外在呈现的心理状态的一种理解。心智化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理解,心智化有点像共情(带着同情心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共情。心智化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比较理性、比较认知,其实它非常强调情感的部分。我们需要去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是什么,当我们去感受别人的心灵时,会感受到强烈的情绪,因此心智化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情绪。
02心智化的两种运作状态
1、内隐(非语言)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自动化的,本能层面的反应状态。比如,我们见到一个陌生人,我们马上就会有厌恶,排斥,或者舒服,温暖等等一瞬间的反应。这是你根据非语言层面的信息自动化的内隐的心智化。这部分的运作过程大部分是在潜意识层面唤起的心理活动。潜意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不高,因为潜意识是我们凭借习惯,凭借惯性自动化地处理一些事情,就像你跑步、骑车,不需要去思考怎么跑,怎么骑车,它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产生的是内隐性的心智化反应呢?通过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可以判断我们的内隐性的反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就是在试图帮助我们把内隐性的反应变成一种外显的思考。
2、外显(反思性)的状态这是一种更慢的,有意图的反应状态,是我们创造了一个述说(一个解释,一段故事)去描述发生了什么。例如当我们有意识的去思考和解释那个人为什么皱眉时,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外显的心智化更灵活,有思考,可以矫正,矫正对于正在发生的是什么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我们的意识去处理那些新颖的、模糊的和复杂的情况,比如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等。这些情况非常复杂,极具困难,极富挑战,这也是我们需要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的原因,有时候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具有反思性的心智化去处理这类情况。03心智化对我们可以有哪些帮助?
1、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心智化是对自己和他人当下状态的心智化,因此有效心智化的基础是关注当下,这种状态可以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正念练习来达到:通过有目的地将注意力放在当下,非批判性地体验和觉察自己,这种觉察会随着随着时间的逐渐展开而浮现出来。这样全然关注当下的练习对缓解压力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减少焦虑抑郁,改善注意力,增进情绪的调控能力,减少应激反应等等。
2、建立安全的依恋来缓解压力上面提到,通过正念练习,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调节压力,这是一种自我调节。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与外部的链接来调节自己。人类的本能是在感觉到痛苦和焦虑的时候,会寻求跟他人的链接,如果跟他人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可以通过跟他人的信任关系来缓解痛苦,调节压力,心智化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安全的依恋,也是建立安全依恋的基础。
科恩(Coan)发展了人类社会关系理论,他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被设定好,在这种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才会有最好的发挥和最好的运作。当感觉到痛苦和焦虑的时候,如果我们是孤独和孤单的,那么大脑需要大量额外的能量支出才能够承受孤单的痛苦。如果在我们遭受威胁的时候,感觉到跟一个信任的人是有关联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不用耗费那么多的能量就可以得到安抚,重新回归平静。3、理解自己,成为自己心智化除了关注当下的心理状态,还要去反思自己当下心理状态的意义,去思考和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心理想法。比如当我们关注到自己最近很焦虑,我们会试图去理解为什么会焦虑,可能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焦虑,可能还能联想到,在童年时发生的某件事情,它当时让我们很害怕很焦虑。由于当时的情绪太过于强烈,幼小的我们是没有办法承受和消化的,只好把情绪压抑了,它就到了潜意识里面,而现在正好遇到相类似的事件时,童年压抑的焦虑感会被迅速激活,于是使我们的焦虑变得更强烈、更不可控了。两件事情的联系让我们可以理解这些焦虑百分之十来自现在,百分之九十来自过去的影响。
过去潜意识层面的焦虑被呈现,被感受,被理解,它就变成意识层面的了,变得灵活和自由了,可以由我们掌控,也可以得到矫正。经由我们对自己的心智化,理解和成为自己成为可能。4、认知信任心智化是建立安全依恋的基础,安全依恋可以达到认知信任。认知信任(来自一个哲学词汇,PeterFonagy的最新文章)是你对其他人知识的一种相信、信任的感觉。这里的认知不是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它是关于世界的知识,也就是你信任别人是关心你的,你信任别人至少不会伤害你。当你相信一个人能充分地理解你,你会倾向于去相信他为你提供的知识,更加愿意从这个人那里学习关于世界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加开放和包容地对待知识。认知信任是整个社会学习的基础,心智化可以帮助一个人发展他的认知信任,从而在社会关系中学习。
5、心智化促使人类大脑不断进化人类大脑的发展机制和原理现在已经有了不同的理解,开始的时候学者们认为人类大脑的进化是因为人类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带来的,现在更倾向于认为大脑复杂性和容量上的进化发展,是来自于我们和其他人在互动时呈现出来的挑战。去理解他人的心灵,理解自己的心灵,这样的心智化挑战导致了我们人类大脑的不断进化。
04心智化的不恰当使用1、过度心智化是指过度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比如:过度自我关注和抑郁症,可能跟过度心智化有关。2、精神等同模式有些人会把对他人,对自己想象性的解读等同于外在现实。在精神等同的状态里面,你心里面感受到的事情被感觉成外在生活中、外在现实中真实发生事情的拷贝、复制品。比如:精神病理中的偏执妄想会跟精神等同有关,同时跟过度心智化也有关系。
3、目的论模式它是一种以目的导向的行动方式,在这种目的论模式下一个人不再反思了,不再思考了,不再试图去理解自己了。比如,我们常常见到有些人对别人生气的情况下会割伤自己,当他有情绪的时候,他没有用语言去表达,也没有去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试着理解自己,而是直接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生气。我们常常在边缘性人格障碍中见到这种现象,他们常用自伤、自残来表达情绪。4、伪装模式这是指缺乏现实感,缺乏情感上的确定、确信感。这些人常常使用理智化的方式来伪装和隐藏情绪。比如:有些人会看很多心理学的书籍,使用心理学的术语,他们可以一直用一些术语讲话,但是缺乏对自己真正的理解和确信。伪装模式的人会可能说这样的话:我有自恋性的人格特质,所以我会理想化他……等等。这种说法让我们感觉听不到真实的内容,感受不到他的情绪。咨询中常常见到防御性非常强的人,他们会跟你讨论很多术语,可是却很难接触到他真实的部分,就好像他们假装在做心理咨询一样。
05怎样做到更好的心智化1、在态度上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是共情的,让我们的心灵更开放,更接纳,让心灵自由流动起来。共情是我们去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以恰当的方式对情绪和想法进行反应。
比如,我们听一个人讲,在他6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外面疯玩,回家时找不到自己的外套了。妈妈非常生气,问他,外套呢?他说丢了,妈妈又问,丢哪里了?他说不知道,妈妈吼着,为什么丢?他说不小心。妈妈狠狠一脚踹过去,把他踹到了地上,开始大声的吼他。听到这样的描述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直觉性的反应,他很痛,可能有委屈,可能有害怕,也可能有内疚。这是一个直觉性的共情,我们还需要保持心灵的开放去听听他的感受。他可能会说,小时候只要他犯错,妈妈就问他很多问题,无论他怎么答,都会挨打,就好像刀子架在脖子上,反正还是会挨那一刀。这时候我们想象如果有把刀子架在脖子上,让感受回答问题,我们的感受可能是恐惧和害怕的,并且这样的恐惧和害怕还是持续的,直到那一脚踹出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恐惧和害怕跟他的感受和想法就贴近了,我们在态度上是共情的,是容纳和接纳他对妈妈害怕的感受和想法的。2、调整情绪处在强烈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心智化的,要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就要在情绪不是很强烈的时候试着心智化自己的情绪,提高对情绪的觉察力和感知力。
几年前的一次咨询,当咨询进行到30分钟的时候,我被助理敲门叫出去,告诉我,我们咨询的声音大了,让我们小声一点。我回来,继续咨询,发现自己被强烈的负面情绪笼罩着,让我没有办法马上投入到咨询中。这时候我觉察到,我愤怒了,我意识到我是可以愤怒的,然后跟我的愤怒呆了一会,大概一分钟之后我的负面情绪慢慢消失,我可以继续聆听我的来访者。觉察、接纳、调整情绪,情绪不强烈之后我们才能心智化自己的情绪。3、带着意图性尝试带着好奇心去理解情绪和行为的意义,看到在这个情绪和行为背后的意义,试图去理解它。就上面被打扰的例子,我试着去好奇一下我自己,我知道我咨询的设置是,咨询的50分钟,这50分钟对我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被打扰的,我心中有对咨询设置的执念,所以在被打扰的时候,我会变得很愤怒。我继续联想到我过去一些类似的经历,它们跟现在的情绪和经验是相关的,然后把我类似的经历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感受和理解它们,由此完成了我对自己的心智化。我们当然还可以心智化一些无法用逻辑和理智来理解的行为,比如,某些来访者,他在咨询中表现得很依赖和信任咨询师,可是他会经常的迟到,结束后又不太愿意离开。这些矛盾的行为可以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去试图心智化他们无意识层面的内容。4、带着不同视角每一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都有他们自己的解读,这些解读的视角、立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持续地去体会和思考他人看问题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是上面被助理打扰的事,后来跟助理沟通,我了解到,发生的当时,她一方面受到隔壁咨询室的咨询师的投诉,很有压力,另一方面她在着急的处理另一件事情,没有思考太多就直接敲了我的门。从她的角度来说,她觉得咨询被打扰好像没有问题。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她和我对待咨询设置是有完全不同的视角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是有不同的解读和立场的。5、现实检验心智化他人,能够注意和关注到他人的心里可能有什么,尝试思考他人心里面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是你还需要想象其他视角的可能性,进行现实检验,了解对方真实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从尝试性的假设转向去验证自己假设是否成立。比如,前面那个6岁被妈妈踹一脚的小男孩,他开始的描述,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直觉性的共情,他很痛,可能有委屈,可能有害怕,可能也有内疚。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知道可能还有其他视角的可能性,我们再去问问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告诉我们他的感觉是像刀子架在脖子上,那么我们知道他真正的感受可能是恐惧和害怕。我们贴近他更真实的感受之后还需要问他,你被打的时候是不是感受到的是恐惧和害怕,他说,是的,我对我妈妈很害怕也很恐惧。经过验证我们才能够知道我们的心智化是否有效的。本文参阅《心智化临床实践》,原著JonG.AllenPeterFonagyAnthonyW.Bateman
我们是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拥有近10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6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预约平台体验哦,戳这里「http://jdxinli.cn/wuli11」
推荐阅读
- 中天北城项目规划的教育资源怎样
- 马上毕业本科生,北京19W和苏州16W的工作,咋抉择?
- 小区恶邻不文明养狗,早上一大早将狗拴在楼门口,狗叫吵醒整栋楼,该怎样对待这样的邻居
- 在平行班,周围的人很吵,很多人都在玩手机,自己也容易受影响。可我也想学习,有啥方法
- 怎样从零开始学习画插画
- 经常出差的人怎样找女朋友
- 每天工作学习十几小时,睡眠六七小时的高效人士就不累吗
- 怎样更好的简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呢
- 现在的你,跟小时候想象中的你,吻合吗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 怎样看待在大学里埋头苦学的一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