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一客|程维的共享出行野心:滴滴D1能走多远?D1有什么不同?滴滴和比亚迪的出行布局D1的商业化前景远不止当前( 二 )


滴滴和比亚迪的出行布局
出行一客|程维的共享出行野心:滴滴D1能走多远?D1有什么不同?滴滴和比亚迪的出行布局D1的商业化前景远不止当前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通过联手开发D1 , 滴滴和比亚迪剑指的是共享出行市场的商业化前景 。 D1发布之前 , 双方在该领域早有布局 。
早在2015年 , 滴滴和比亚迪就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 其中比亚迪持股40% , 滴滴持股60% 。 其业务内容包含了新能源电动出租车企业投资 , 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 , 汽车租赁及运营 , 城市出租车经营等 。
2018年4月 , 滴滴出行与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 , 比亚迪成为首批联盟成员之一 。 彼时 , 程维介绍称:“开放平台战略下 , 围绕‘共享’的汽车设计、资产运营和服务支持体系 , 将成为滴滴洪流战略的核心 。 ”
出行一客|程维的共享出行野心:滴滴D1能走多远?D1有什么不同?滴滴和比亚迪的出行布局D1的商业化前景远不止当前
文章图片
虽然程维公开表示滴滴不造车 , 但是抓住出行领域的一切可能性 , 滴滴的合作范围十分广泛 。 此前 , 滴滴与大众、丰田、北汽和比亚迪等车企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 , 以在智能汽车开发和网约车队管理上进行合作 , 滴滴出行自身也在开发系列与汽车相关的技术 。
在网约车领域 , 比亚迪的合作也远不止滴滴 。 目前 , 比亚迪与长安汽车、丰田等企业联合布局共享出行 , 试图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 事实上 , 比亚迪只是传统主机厂向移动出行服务上转型的一个缩影 。 目前 , 北汽、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宝马、奔驰、长城等纷纷布局网约车 ,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
换句话说 , 传统主机厂已经开始从单纯制造、销售汽车并提供汽车服务的公司 , 转型为向消费者提供移动出行服务的供应商 。 究其原因 , 有分析认为 , 一方面 , 受到交通拥挤、拥车成本变化以及共享模式的深入 , 共享出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 , 传统的新车销售业务已经疲软 , 销量上涨空间有限 , 出行服务可以带来更多盈利 。
通过双方三年的研发 , 如今D1落地 。 以D1为例 , D1改变了以往汽车的购买方式 , 将整车付费变为按公里付费 。 这样的盈利模式使得滴滴和比亚迪在车辆使用上都会获得一定利润分成 。 特别是对于比亚迪来说 , D1按照公里数收费的模式打破了其靠售卖新车获取利润的业务模式 , 是一种全新的即将落地的盈利模式 。
D1的商业化前景远不止当前在过去几年 , 共享出行业务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数据显示 , 2016年 , ***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为16779万人 , 使用率达23.0% 。 2019年 , 这一数字增长至33,915万人 , 使用率高达39.7% 。
共享出行产业链分布极其广泛 , 需要上中下游的企业共同协同发展 。 其中 , 上游为软硬件供应商 , 包含比亚迪、吉利等汽车硬件制造商、百度、高德地图等技术供应商以及特来电等配套设施供应商;中游为滴滴、嘀嗒等共享出行服务商;下游为共享出行的用户 。
目前来看 , 共享出行能够吸引众多玩家持续加大投入的原因 , 还是基于其巨大的商业前景 。
罗兰贝格的研究数据显示 , 2016-2018年 , 共享出行创造了17.7亿单的年订单量、550万的就业岗位 , 共吸引了234亿美元的投资 。 未来五年 , 共享出行市场将以每年超80%的速度增长 。
据了解 , 除了共享出行业务 , 定制车辆也成为传统主机厂与互联网公司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车辆的试验田 。 据程维介绍 , D1的迭代版本将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 , 预计2030年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
目前 , 滴滴自动驾驶部门打造的Robotaxi已经面向公众开放体验 , Robotaxi是L4级自动驾驶的车辆 , 也是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发展了4年多时间以来的集大成者 。 此前 ,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在接受《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将已经试运营的Robotaxi比作滴滴自动驾驶“今天的车” , 后续根据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 滴滴还会有介于前装与后装之间的“明天的车” , 以及完全不需要设计油门和刹车的“后天的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