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评论|中国电商进入拼时代,拼多多高增长背后:内循环转型主阵地再出发( 二 )


在该体系中 , 每一款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 , 都能精准匹配天南海北的目标用户;每一款定制化产品 , 都能精准反映不同群体的深层次需求 , 并帮助本土制造企业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 大幅提升了农业、制造业的生产与流通效率 。
陈磊出任CEO后 , 进一步加大对于新电商生态体系尤其是农产品价值链的战略投资 。 拼多多上线了包括“多多买菜”在内的创新业务 , 以推动农业从种植、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革新 , 并深入满足中国家庭的日常所需 。
可以推测 , 拼多多接下来围绕农产品供应和物流的建设还会加大 , 这不仅意味着投入变“重” , 也意味着拼多多的业务会“变重” 。
从更为长远的时间线来看 , 由于生鲜是购买频率非常高的品类 , 拼多多发力农产品还会提升用户粘性、活跃度和消费水平 , 进而继续激发平台的发展潜力 。
在拼多多死磕农产品背后 , 实际是对交易需求的底层理解做出的战略决策 。 据三季度财报 , 受益于农产品需求扩大 , 三季度 , 拼多多的用户访问频率、访问品类数量、日均使用时长均有所提高 , 平台日订单量峰值近期突破1亿单大关 。
3
手握7亿用户 , 内循环转型主阵地的“养成记”
拼多多为何能在疫情黑天鹅的环境下 , 如此快速增长?这和今年5月中央提出的“内循环”密不可分 。 近年来 , 我国经济增长已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而内需更是增长的主动力来源 。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与经济不确定性并存的背景下 ,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能够在巨大困难中实现“由负转正” , 诸多统计数据已经充分证明 , 最大的动力源还是来自于内需市场 。
而这也正是拼多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 由于内循环的推动 , 很多外贸企业都在转型做国内市场 , 而新电商平台的一些创新模式正好在为这些外贸企业 , 转型做国内市场、打造消费者品牌 , 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不少外贸企业代表表示 , 在与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合作后 , 国内订单猛增 , 并且公司成本还有所下降 。 而拼多多 , 由于满足了中国产业带转型、出口转内销的时代需求 , 迎来了一大批新企业的入驻 , 为其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石 。
从财报来看 , 拼多多作为新电商平台 , 拥有7亿中国全域互联网用户 , 尤其发掘了大量移动互联网的沉默人群 , 包括年轻人、下沉市场用户等等 , 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 是中国内需市场的最大增量 , 这是过去传统大品牌、国际品牌所没有服务到的一群人 。
据北师大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 , 在三大电商平台中 , 拼多多的年轻人比例是最高的 , 其中95后用户比例达32% , 这也意味着 , 有大量95后是通过拼多多打开了自己的网购大门 。
其次 , 拼多多的模式优势 , 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企业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 。 社交拼团模式的本质是通过需求侧来改变供给侧 , 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制造企业快速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 从而改革产品的设计生产体系 。
从营商环境看 , 拼多多坚持零佣金政策 , 且坚持社交+算法的流量分配模型 , 摒弃了传统电商的竞价排名模式 , 因而 , 对于缺乏品牌营销资本的制造企业来说 , 拼多多提供了一个更公平的营商赛道 , 他们的生产制造优势更容易凸显出来 。
内循环帮助拼多多快速发展 , 而拼多多也成为了企业完成内循环转型的主要阵地 。 拼多多的增长不是奇迹 , 而是中国产业带集体转型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