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扶贫一线丨涟源:谋局文旅融合擘画“诗和远方”


|记者在扶贫一线丨涟源:谋局文旅融合擘画“诗和远方”
本文插图

二广高速涟源经开区出口 。
红网时刻采访人员 张兴诚 通讯员 廖鹤松 卢利飞 涟源报道
涟源素称“煤海”“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 , 是湖南资源大市 。 位于湖南的几何中心 , 是沟通湖南东西、南北经济走廊的咽喉之地 , 因地处长株潭3+5城市群区域 , 又有“长株潭后花园”之誉 , 是革命老区和湖南五大侨乡之一 。
在这里 , 湄江国家地质公园 , 集山、水、洞、崖于一体 , 纳奇绝、雄浑、秀美于一身;“天然氧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 药王孙思邈曾在此悬壶济世 , 泽被苍生;三甲古村落 , 青砖黛瓦庭院古色古香;文学经典《围城》从这里蜚声中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珠梅抬故事 , 源远流长;规模宏大的湘军名将故居群里 , 保存完好的湘军将士文化遗物 , 定格着一段荡气回肠的热血历史……细数涟源的美 , 从旅游禀赋到文化底蕴 , 可见一斑 。
【|记者在扶贫一线丨涟源:谋局文旅融合擘画“诗和远方”】大盘谋局 , 首在度势 。
随着近年来矿山陆续关闭 , 涟源经济发展一度出现了“空窗期” 。 2011年 , 涟源被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 如何立足自身实际 , 借力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独特风光 , 重塑产业脊梁?让文化与旅游同频共振 , 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 涟源开始谋划“诗和远方”的和鸣 。
为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涟源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涟源”“旅游强市”战略目标 , 全面推行“旅游+”“文化+”战略 , 拓展文旅资源 , 打造文旅精品 , 构建了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经济文化繁荣的新格局 。
|记者在扶贫一线丨涟源:谋局文旅融合擘画“诗和远方”
本文插图

涟源湄江风景区 。
一是着眼绿色转型 , 让涟源废旧资源“绿”起来 。 多措并举 , 让废矿区换挡超车 , 通过产业重塑使荒山变成“景点”和“产业园” 。 比如 , 鼓励“康麓生物”流转5500亩荒山种植玳玳酸橙;支持“博盛公司”流转荒山3000亩 , 打造集林业、文化、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扶持回春堂药业、肖老爷公司、备行农业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 , 将涟源打造成“玉竹之乡” 。 曾经的“煤海” , 现在山头披绿 , 游客络绎不绝 , “变废为宝、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 , 成为了涟源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
二是着眼充实内涵 , 让涟源遗产“活”起来 。 加强地域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 , 持续提升全市景区景点、旅游线路的内涵、特色 , 开发了湘军寻古、文化体验等五条主题旅游线路 。 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8项重点文保工程 , 使一批重要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投入300万元推动非遗上舞台、进景区 , 通过举办珠梅故事会非遗文化艺术节、枫坪傩狮舞祈福文化节等乡土特色浓郁的节会 , 让文化遗产的光芒穿越历史 , 照进现实、点亮未来 。
三是着眼拉长链条 , 让涟源特产“火”起来 。 定期举办涟源美食文化节 , 不断完善旅游特色商品数据库 , 推出富田桥豆腐、枫木贡茶、湘军水火席、梅山棕编等110余种富于地域文化特色、内涵的旅游商品 , 使地方特产焕发更大的市场活力、产业链条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
|记者在扶贫一线丨涟源:谋局文旅融合擘画“诗和远方”
本文插图
涟源龙塘株梅“抬故事” , 热闹非凡 。
四是着眼优化形象 , 让涟源旅游“热”起来 。 围绕“树立形象 , 打造品牌 , 升温市场”的目标 , 制作旅游形象MV《源》《胜梅桥》和画册《涟水之源》 。 举办“博盛杯”首届全国汽车场地越野挑战赛、“巅峰湖南”药王杯登山赛、古仙界帐篷文化节等20多场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节会赛事 。 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 涟源旅游风生水起 , 持续升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