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离开“种草”区,淘宝或要在B站“挖墙角”了


编辑导读:年轻人在购物前会先搜索评价 , 考虑种草还是拔草 , 最终才会到电商平台购物 。 近段时间 , 有消息称淘宝要上线新的内容中心场“淘宝逛逛” , 类似于好物种草 , 并向B站的up主抛出“橄榄枝” 。 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 , 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不愿离开“种草”区,淘宝或要在B站“挖墙角”了
本文插图

近日有消息称 , “淘宝正在挖B站UP主” , 以打造一个新的内容产品“淘宝逛逛” 。 在相关传言中还披露了一份疑似淘宝小二向B站UP主抛出的“橄榄枝” , 其中显示 , “淘宝接下来会有新的内容中心场上线 , 是一个千万级流量阵地 。 诚邀您入驻淘宝内容社区 , 成为一名优质内容创作者[比心][比心][比心]” 。
|不愿离开“种草”区,淘宝或要在B站“挖墙角”了
本文插图

据称 , 这个新的内容中心场即“淘宝逛逛” , 但这个名字其实并不是首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 早在10月23日就曾有报道显示 , 淘宝开始对部分达人开放“淘宝新内容中心”功能 , 小范围内测新产品“逛逛” 。 而围绕这个“逛逛” , 就有报道称其将会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 , 并且“有点类似于好物种草” 。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朋友来说 , 直到看到这则消息才会恍然察觉到 , 流行了这么些年的“种草经济”里最为核心的“种草”阶段 , 竟然已经距离最终交易的电商平台越来越远了 。
一、昔日的消费者路径 , 从需求到搜索
通常消费者典型的购买决策 , 被认为会经历五个环环相扣的阶段 。 首先是认知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中消费者需要认识到自己存在某种需求 。 这里以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为例 , 某天消费者A在上完厕所后察觉到自己家在卫生纸方面的需求 , 进而就会带出消费的下一个阶段 , 获取信息 。
在这个阶段 , 消费者A会主动通过多渠道去了解产品的特性、功能和价值 , 例如在微信群里问问朋友买的是什么卫生纸 , 又或者是上电商平台 , 输入“卫生纸”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 这时消费者往往会得到多种卫生纸品牌的信息 , 比如维O宣称自己纸张厚实 , 可O柔表示自己价格便宜 。 此后消费者A在综合进行分析与对比后 , 就会做出购买决策 。
|不愿离开“种草”区,淘宝或要在B站“挖墙角”了
本文插图
【|不愿离开“种草”区,淘宝或要在B站“挖墙角”了】

是不是觉得这一套流程下来 , 消费者A所购买的商品全凭自己个人感觉?但实际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电商平台的推荐算法对平台商家的流量影响相当巨大 。 因为在用户“获取信息阶段” , 搜索结果页面对不同品牌和不同商品的推荐排名 , 会极大影响到消费者A所接受信息的结果 , 此时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靠前位置的商家或商品有更大概率被注意到 , 只要商品略微在有些优势 , 就有很大概率可以完成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变了 。
但是假如消费者A的这套消费途径出现变化呢?例如其在登陆电商平台前 , 就已经明确锁定了某品牌的某款商品 , 那么这套依靠搜索结果排名的推荐算法所能发挥的功效 , 就将被大打折扣 。 而现在电商平台所面临的挑战 , 就是越来越多面向消费者的“种草”行为通常都发生在站外 。
二、“种草”的新行程:微博转B站再转橙色App
有人归纳了如今网民的购物行程“一条龙” , 首先是在微博或小红书等平台看到“种草”PO主的图文内容 , 在了解到有这么个产品后 , 为了更为深入获悉产品的相关特性 , 往往会前往B站或知乎等社区查看对应的评测视频 。 最终下定决心的消费者 , 才会前往淘宝及京东等电商平台下单或加入购物车 , 并且可能会等待类似双11这样的促销活动期间再下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