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领头雁,起飞

领头雁 , 起飞
【开发开放 而立浦东】
有人说 , 在中国地图上勾勒出的上海浦东新区 , 仿佛是一只面向海洋展翅欲飞的大雁 。如果把中国各地比作一组展翅高飞的大雁阵 , 那么历经30年开发开放 , 浦东已经成为高水平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领头雁” 。
用未来眼光打造硬核产业
张江人工智能岛不是一个真的岛 , 它更像一个未来场景的试验场 。
【浦东|领头雁,起飞】不仅因为园区上空飞行巡检的无人机 , 更重要的是它的氛围 。
乔宁2019年底带着团队从瑞士苏黎世来到张江人工智能岛 。团队在研发的是类脑芯片 。“蜜蜂的大脑只有100万个神经元 , 但能做觅食导航飞行 , 我们目前任何一个人脸识别的算法 , 参数都是上千万的 , 通过100万这类小的网络做到复杂的行为 , 就是类脑芯片想去做的事情 。”
这是经过创新型制药、生命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德国默克集团在张江的默克上海创新中心 , 遴选投资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初创项目公司 。张江除了集聚IBM研发总部等跨国企业巨头 , ADA Health(中德)等科研院所 , 一众独角兽企业 , 还助推创业工坊、孵化中心等机构扶持着乔宁团队这样尚未被市场认知的创业团队 。
乔宁选择回到上海 , 进入张江创业工坊 , 是因为这里“要什么有什么” 。
资金——在创业初期 , 张江集团会与基金合作伙伴进行投资 , 并提供多种融资方式 , 让他们把宝贵的时间留到技术开发、市场拓展上来 。设备——创业工坊提供了公共的实验仪器设备 , 入驻就可以使用 。在微软等大企业的“加速营”里 , 还有工程师提供技术帮助 , 让一个好点子更快成为原型系统 。市场——张江每年举行大量场景对接会 , 邀请国内、科研院所带着科技成果 , 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产业链上下游带着创新需求 , 一起与中小企业进行对接 。
人工智能岛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中部核心区 , 积极、创新、务实的氛围代表着张江整体的氛围 。向前追溯 , 这个成立于1992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 , 早就用未来的眼光 , 战略的高度 , 致力于构筑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 , 被称为“硬核张江” 。
在张江的基础上 , 近年来浦东提出打造最强光、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七大“硬核”产业 , 使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这里的氛围太好了
在采访人员采访过程中 , 被问及浦东30年来发展的经验时 , 很多亲历者都回答了“人” , “这些人才聚集在了一起 , 能完成很多超乎想象的事” 。而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上海、选择浦东时 , 这些正在为发展作贡献的奋斗者往往会强调“氛围” , “这里的氛围太好了” 。
浦东成立时 , 正值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面临重大调整 , 经济全球化加速态势进一步显现 。如何抓住这一国际战略机遇期 , 推进我国建设 , 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布局问题 。因此 , 浦东从一开始就“在地球仪旁边思考” 。
从阡陌纵横的郊野 , 转变为集聚着近千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拥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的现代化新城 ,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 , 浦东敏锐洞察时代之需 , 务实迅速进行制度创新 , 营造了所有市场主体都看中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环境 。
“证照分离”“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负面清单”“科创板”“注册制” , 浦东一步一个脚印 , 减轻了企业进入市场的负担 , 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 推动了政府职能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
将政策稳定下来的是法治 。随着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 , 浦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和管理需求日趋旺盛 。浦东率先设立全国首家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 , 建设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 , 大幅缩短知识产权审查登记时间 , 进一步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
不同的政策、制度、法律 , 一以贯之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理念 。“一方面 , 浦东强化做实政府职责 , 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应对快速开发开放的规划制定、产业布局、项目落地、制度创设等;另一方面 , 政府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坚决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 , 和兄弟区县相比 , 浦东机构减少了2/3 , 人员减少了1/3 。与此同时 , 大力培育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政府治理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