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无效开发、投入浪费 国产医药创新还需迈过哪些坎

国产医药创新还需迈过哪些坎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万亿元 。随着医药市场持续壮大,医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民间资本加速涌入医药创新领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质化重复研发及有限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频发,造成了无效开发和投入浪费 。因此,我国医药创新领域亟需加快改革,在改善创新环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中国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创新势头,民间资本更是加速涌入医药创新领域 。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8年我国医药市场以8.1%的年化增长率增长,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至1.5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1.75万亿元 。
相比欧洲、日本,我国医药创新依然相对滞后,并面临许多困难 。怎样才能让患者有创新药可用?如何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怎么加强技术保护?针对这些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采访人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
【医药市场|无效开发、投入浪费 国产医药创新还需迈过哪些坎】持续支持创新
让人民群众用上创新药,既要加强本土创新,也要吸引国外创新药在中国首发 。在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座谈会上,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表示,加强本土创新和吸引创新药在中国首发,离不开审评审批、定价、支付、采购等政策的协同和激励 。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表示,当前政策环境有利于医药创新 。一方面,药品耗材采购价被显著压低,医保资金空间得到了一定释放,可以拿出一定比例,将那些临床价值非常高、需求量非常大的创新药物纳入其中;另一方面,仿制药进入薄利多销时代,若企业追求较高利润,就要开展医药创新 。
同时,吴明还表示,需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引导和激励相关企业开展医药创新活动,并使企业保持创新动力 。例如,在医保谈判时需要考虑给创新药足够的回报空间 。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原院长侯艳宁则建议,要建立国产创新药价值评价机制,对创新药给予精细化评价和分类 。在创新药的医保准入方面,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从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程度效用等方面作出评价 。同时,还要对新药创制立项、定价评价,以及纳入医保药品种类遴选等,实行更科学、更精细的分类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卫生总费用的顶层设计,盘活医保资金存量,提高医保资金利用率 。同时,加快发展相互保险,扩大医保增量,有效支持医药创新 。
不搞恶性竞争
“目前,我国进入临床研究的创新药物多为国外已知靶点和先导化合物的跟踪性创新药物,且同质化重复研发导致了‘多、小、散’现象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表示,要解决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和支持政策,加快新药临床应用步伐,继续鼓励对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 。同时,要建立多元的研发资本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模式 。此外,还要持续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培养,支持企业与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强调,医药创新需要加快“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临床为价值导向,建立多方共付机制;在商业保险方面要有所突破,基于社会保障的权责划分,通过商业保险、企业让利和医保支付,多方促进医药创新发展 。“只靠政府投资搞创新是行不通的,如何让社会资本进入医药创新领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当前,抗癌药成为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工党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表示,目前我国缺乏肿瘤领域药物创新的顶层设计,无论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还是自己加大投入,都没有总的规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