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泾阳|【文化泾阳】冯日乾作品——“沟”与“城”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文化泾阳】冯日乾作品——“沟”与“城”
中国泾阳|【文化泾阳】冯日乾作品——“沟”与“城”
本文插图

BOOK RECOMMENDATION
《文化泾阳》今日推出
泾阳籍作家、杂文家
冯日乾作品
《“沟”与“城”》
文化泾阳
冯日乾
《“沟”与“城”》
说来惭愧 , 上中学那阵 , 我竟然不愿意如实地告诉同学我们村的名字 , 谁问 , 我只回答“冯家” , 略去后边那个“沟”字 。 而且自己在心里为自己辩解:我并没有说假话 , 那些张家村、王家村、毛家堡子什么的 , 人们口头都只说张家、王家、毛家 , 并不像地图上那么严肃一定要带上个“村”字、“堡”字 。 就是我们冯家沟 , 临近村子的人因为熟悉的缘故 , 也往往只说“冯家” , 并不用全称 。
【中国泾阳|【文化泾阳】冯日乾作品——“沟”与“城”】其实我是怕人瞧不起 。 因为在一般人眼里 , “沟” , 就是山沟 , 是贫困落后不文明的地方 , 不文明之地的人自然也是愚笨粗蛮的 。
那时 , 我似乎忘了——其实并没忘:孩提时代 , 沟在我心灵深处即是放大了的母亲的怀抱 。
中国泾阳|【文化泾阳】冯日乾作品——“沟”与“城”
本文插图

▲作者小学毕业照(1953)
暮色已经四合 , 一群小玩伴仍在村头娘娘庙台阶上嬉闹 , 路过的大人催促说:这伙瓜子娃 , 天都黑了还不回去?有谁提议:“黑啦 , 回!”于是大家轰然而散 , 边走边唱:“回回回 , 打锣锤 , 家家屋里都有贼!”有时 , 突然飘起雨点 , 一人带头“哇——”一喊 , 大伙也都跟着开拔 , 嘴里同时喊着:“山麻了 , 雨大了 , 老虎下山吃娃了……”
回回回 , 回哪里?回到东西两沟里;雨大了 , 哪里避?避进遮风挡雨的窑洞里 。 因为知道家里实际并没有贼来 , 就是真有贼 , 也有父母喊打不用自己操心 , 所以那“回回回”的说词不过是一场游戏的结束曲 。 山雨欲来往回跑也不过是怕被淋湿 , 身后并没有老虎追着 , 所以有人猛跑 , 有人却故意慢慢吞吞地走 , 那“山麻了”同样是一曲轻松的回家歌 。 那时候 , 沟和窑是我们温暖可靠的安乐窝 , 土炕上同样有酣甜的梦 。 难以设想 , 没有了这沟里冬暖夏凉的窑洞 , 我们将何处安身 , 怎样存活?也知道世界上有的地方没有沟 , 有的人不住窑 , 但从没有觉得沟与窑丢了自己什么人 。
念了几年书 , 离开家门几十里 , 就逢人讳谈自己的出生地 , 实在浅薄得可笑 。 问一问 , 全县有多少村名带着“沟”(我初中母校东有寨子沟 , 西有二郎沟) , 翻开地图看一看 , 全省、全国有多少“沟” , 谁能说得清!延安有桥儿沟 , 西安有丈八沟 , 北京也有门头沟呢 , 何必谈“沟”而脸红 。 至于说贫穷落后 , 有志者的责任只在奋发作为改变它 , 而不是自惭与逃离 。
成年后我不再避谈自己的家在冯家沟 , 四十岁后我甚至往往愿意强调一下这三个字 。 一是尊重不可改变的事实 , 二为表达对生我养我之地的感恩 , 三是对当年羞于言“沟”的纠谬 , 四则意味着它的个体性 , 穷也罢 , 富也罢 , 冯家沟就是冯家沟 , 既不是张家村、李家庄 , 也不是王家沟、赵家沟 。
南北走向的两条沟道里 , 都是两边住人 , 中间走路 , 形似街道 。 多数人家住窑洞 , 也有后边窑洞前院带瓦房的 。 东西两沟基本平行 , 但南头逐渐靠近 , 两个沟口在村头会合于一条大路 , 呈“y”字状 。 前行约一百米处 , 路边躺着一个四时不干的大涝池 。 小时 , 父亲对我说:别的村有沟是一条 , 咱村是两条 。 你看东西两沟多像张开的鸟儿翅膀 , 村前的路弯向涝池就像鸟儿伸着脖子喝水 , 这是一幅凤凰展翅的地形哩 , 好的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