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过路费|为省过路费,他蹭ETC191次


耍小聪明 , 他191次“蹭”车逃避高速过路费

众所周知 ,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给广大车主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 。 然而 , 这一便利却被个别人钻了空子 。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的黄某就是其中之一 , 他用“蹭”车过ETC的伎俩 , 在一年内191次逃避缴纳高速过路费达5463元 。 经启东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 日前 , 黄某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 缓刑一年 , 并处罚金6000元 。
上班两地通勤 , 跟车逃费成为“日常”
黄某家住启东 , 工作单位在上海 , 每天驾车经沪陕高速往返上海启东两地上下班 。
2019年初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黄某在通过高速收费ETC卡口的时候 , 因为跟前车跟得紧 , ETC没有感应到他的车 , 在挡车杆落下之前他的车便“蹭”着前车过去了 , 没有被扣费 。 这样一次意外的“捡漏”让黄某尝到了甜头 , 此后 , 黄某多次尝试并屡屡得手 , 他暗自窃喜 , 以为自己找到了省钱的路子 。
此后 , 黄某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是如此“蹭”车上下班 , 若被抓到就补交过路费 。 有时晚上驾车回启东时 , 因路上车辆较少 , 跟不到车 , 他就在快到收费站的位置将车停下 , 伺机而动 。
据启东东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回忆:值班时 , 他们不止一次看见一辆深色的车从上海方向亮着灯 , 到了之后忽然减速熄灯 , 一看到有其他车辆经过 , 便尾随冲过ETC车道 , 车速极快 , 拦都拦不住 。 甚至有几次被工作人员拦停后 , 要求他走人工通道补交路费 , 他还会作出一系列危险操作 , 突然调头或者倒车逆行回到高速主路上逃避付费 。
2020年1月19日 , 黄某再次驾车经过启东东收费站时 , 故伎重施试图冲卡过关 , 被早有防备的高速公路交警当场抓获 。 经查 , 黄某驾驶的轿车有多次偷逃高速通行费的行为 , 已被列入江苏高速公路禁入黑名单 , 遂将此案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
两次进入黑名单仍不吸取教训
为了治理各种偷逃费行为 , 江苏省出台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监测及交通运输违法车辆黑名单管理办法》 , 建立了高速公路禁入黑名单 , 如有车辆逃费 ,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会将其车牌号等信息录入该黑名单 , 上下高速都会被拦截处理 , 除了补缴偷逃的通行费外 , 还要按照江苏境内全线高速最远距离加收费款 。
黄某驾驶的轿车曾因逃费两次被列入黑名单 。 第一次是2019年10月 , 黄某及时补缴费用后 ,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将其移出了黑名单;第二次是在案发前不久 , 黄某有5次偷逃行为未进行补缴 , 随后被抓获 。 此外 , 公安机关从江苏省联网的路径查询系统查到 , 黄某2019年10月有一笔405元的缴费记录 , 当时他准备从崇启大桥收费站闯关 , 正好被工作人员发现并拦下 , 因他上高速的时候也是“蹭”车闯卡的 , 没有上高速记录 , 工作人员按照江苏最远地点计算让他补缴了405元 。
但黄某并没有吸取这些教训 , 依旧驾驶着被列为黑名单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 那么 , 他的车是怎么上高速的呢?据启东东收费站工作人员介绍 , 被列入黑名单后 , 黄某只可能通过“蹭”车走ETC通道的方式上高速 , 系统未能识别到他的车牌号 , 现场工作人员就算发现了黄某的行为 , 但因车速过快 , 无法当场拦截 。 至于黄某从哪个出口下高速 , 也很难判断 。 由于沪陕高速各个方向和出口太多 , 需要依靠苏沪两地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连同公安部门去查证 , 工作量非常大 。 因此 , 收费站工作人员有意识地记录下黄某每次闯关的时间 , 逐渐摸清了黄某常于晚上11点左右出现在启东东卡口 , 遂联系高速交警将其抓获 。
公安机关查明黄某逃费189次 , 逃缴5413元 。 黄某到案后 , 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吊销了他的驾驶证 。
对照打卡记录和监控视频
【为省过路费|为省过路费,他蹭ETC191次】计算逃费次数
8月5日 , 该案被移送至启东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
承办检察官何杰介绍 , 由于黄某逃费频率过高 , 想掌握确切的次数和金额难度很大 。 检察机关认为应当再次核对逃费次数 , 可以根据黄某的供述和证人证言 , 重点查看其经常出入的启东东、启东南出口以及高速路面的视频监控 , 并与黄某单位提供的上班打卡记录予以对应 。 公安机关经过多次比对 , 最终认定黄某在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7日间共偷逃高速过路费191次 , 按照高速公路收费标准 , 合计人民币5463元 。
涉案金额确定后 , 检察机关综合分析全案的事实证据 , 认为黄某多次利用ETC收费杆落下比较缓慢的空当 , 尾随前车快速闯行 , 在他人未发现的情况下 , 采取秘密的方式将本应属于收费方的财产性利益占为己有 , 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 , 数额较大 , 应以盗窃罪提起公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