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华东通航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通航处副处长 武智慧
一、华东地区通用航空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8月底 , 华东地区共有通用机场61个(取证机场17个 , 备案机场44个) , 经营性通用航空企业124家、非经营性通用航空单位6家、经营性无人机企业3455家 , 通航企业在册航空器数达到595架(其中固定翼308架、直升机246架、超轻型18架、其他23架) , 从业人员共2138人(其中飞行895人、机务710人、航务签派244人、管理专业67人、空管9人、其它224人) 。 2019年华东辖区通航企业共计起降43.08万架次,同比增长36.9%飞行约15.47万小时 , 同比增长19.98%;2020年前8个月 , 华东辖区通航企业共计起降33.71万架次,飞行8.25万小时 。
中年|华东通航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插图
华东通航市场特点

1、通航市场还在持续发展 , 2018年、2019年的同比飞行小时的增速分别是22.73%,18.37% 。 主要的增长点还是执照培训 , 传统作业项目趋于平稳 。 商务飞行、城市服务、个人娱乐飞行等项目叫好不叫座 。 市场整体缺少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

2、整体发展趋于平衡 。 前些年山东、上海基础比较好 , 企业多、完成作业任务量大 。 近年来江苏、浙江发展势头强劲 , 新成立投入运营的企业明显增多 , 整个辖区呈现多地区发展的良好势头 。 但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自有飞机少 。 发展势头稳定的大规模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 因此 , 运营成本高 , 利润率低 , 成为行业的整体状况 。
3、各地方政府、民间对通用航空发展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 上海、江苏等地政府开展了有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上海、浙江、江苏出台针对通航的扶持政策 ,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通航市场 。 上海、山东、江西、浙江通航产业相关单位自发联合 , 成立了以省为单位的行业协会 , 自我管理、资源共享 , 协调各方关系 , 在政府、军方和市场参与者之间搭建桥梁、起到了沟通联系的作用 。
二、以“高质量”为要求引领通航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

出台《民航华东地区促进通用航空发展重点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 为实现“将各类通航资源连起来、将通航服务平台搭起来、将通航管理工作统起来”的工作目标 , 管理局将国务院、民航局层面的多个文件精神进行深入学习贯彻 , 整合政策红利 , 于2018年11月出台了《措施》 。 首先是完善工作职责 , 在成立民航华东地区通航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 下设了办公室;明确各层级职责 , 有序推进华东地区通航发展日常工作 。 其次 , 健全工作机制 ,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 将所有相关业务处室动员协调起来 , 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通航发展 。
《措施》确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民航局通航“放、管、服”的总体思路、设立了阶段性任务(合理规划通用机场网络、整合各类监视资源、整合各类保障资源、整合低空空域资源)、明确了首要的工作重点(搭建通航服务平台即目前进行的通航服务平台试点工作 , 贯彻落实分类管理 , 将通航管理工作统起来) , 为后续落实各项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二)启动了通航服务平台试点工作

华东通航服务中心 , 是基于地方、军方和民航都没有专门为通用航空提供服务的部门而创新思路、创建成立的 , 是民航华东管理局率先、专门为通用航空产业服务的独立实体 。 可为通用航空相关单位提供从资质申请到运行许可咨询 , 从飞机采买到维修保障 , 从飞行前准备到飞行中保障 , 从产业增值服务到未来数据化管理等全方位保障、服务 。 在实现协助行业政府对通用航空进行统一管理的同时 , 打造专业化平台 , 独立承担通用航空服务职能 , 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专业服务 。
(三)拓展通航服务领域 , 推进无人机试点顺应新业态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