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专家:不管内容载体如何变化,文字永远都是灵魂


互联网|专家:不管内容载体如何变化,文字永远都是灵魂
本文插图

11月1日 , 以“原创内容如何构筑IP壁垒”为主题的导师公开课在京举行 。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供图
【互联网|专家:不管内容载体如何变化,文字永远都是灵魂】中新网北京11月2日电 (陈杭)中关村在线内容中心副总监龚明11月1日表示 , 内容行业不应该存在鄙视链 , 从文字到图文再到视频、短视频 , 不管内容载体如何变化 , 文字永远都是灵魂 。 “我们需要破除偏见 , 无论何种内容媒介都可以制造出有质感的内容 。 ”
龚明当天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组织的以“原创内容如何构筑IP壁垒”为主题的导师公开课上提到以上内容 。
围绕创作者关心的内容如何“破圈”、社群运营心得、短视频创作方法论、IP打造等话题 , “Better更好学院”创始人青音、十点读书VP廖仕健、看鉴CEO李锋、龚明以及《发明迷》创始人袁方长等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思考 。
青音提到 , 虽然不断有人说“内容红利期过了” , 但好内容总有新的窗口 , 用好“公众号”“视频号”能帮助迎来内容创作的新高峰 。

廖仕健表示 , 原创内容面临图文红利消失、短视频和直播的快速崛起、流量黑洞形成等挑战 , 如何构建原创内容IP壁垒成为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 社群或许是最好的用户关系链和原创内容的分发场、活动参与场以及用户社交场 。 做好社群运营的核心方法论是要从私域流量到成长共同体 , 打通价值体系、内容体系、活动体系和身份体系 , 做好用户关系链 , 建立IP的用户基石 。
作为原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制片人 , 袁方长坦言 , 他的视频成为爆款并非无迹可寻 , 有几个经验值得分享:要有准确的定位 , 这是持续稳定输出内容的基础;创作者们要改变手工作坊式的创作方法 , 用数据去辅助决策;要时常保留一定的选题库存 , 做好选题积累 。
龚明则提到了媒体人在今天这样热闹的内容时代应该如何自处 。 他认为 , 大众识字率从五六十年前的5%上涨到了今天的85% , 但审美趣味并没有发生相应数量的质变 , 这是传统媒体人失落的原因 。

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运营总监陈鹏看来 , 内容产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变化规律 , 但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真理 。 无论是信息服务、内容消费还是社会议题 , 在任何一种时代背景、经济环境下 , 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刚需 。 内容平台业务如果想获得好的发展 , 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 , 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与沟通 , 以获得创作者的支持 。
针对如何保护好优质原创内容 , 赋予其在品牌、广告、IP、版权等方面的多元化生命力 , 陈鹏表示 , 未来将持续努力 , 搭建内容创作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 为每一位创作者、每一个创作机构打造一个长期、可变现、有价值、对行业能够产生影响的IP或者IP矩阵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