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汉末明明有魏蜀吴燕四个国家独立, 为什么不叫四国鼎立? 原因简单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66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文章图片
"东汉末年分三国"是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歌词 , 此言指的是 , 汉祚绵延近四百年后 , 先有宦官乱政 , 后有权臣祸乱朝纲 , 农民起义也层出不穷 。 在天下大乱之时 , 许多诸侯趁势而起 。 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 , 孙权、曹操、刘备三人 , 分别占据了江东、中原和巴蜀地区 , 从而使天下三分 , 他们及其后人 , 则分别建立了东吴、曹魏、蜀汉三个政权 。 从广义上讲 , 三国时代是从汉末天下大乱便开始算的;从狭义上讲 , 则是指这三个政权全都建立之后 , 才算三国 。 不过 , 如果我们细读史书 , 就会发现 , 不管是从广义上看 , 还是从狭义上讲 , 彼时都应该算作"四国鼎立" , 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图片
原来 , 在辽东地区 , 有一个公孙家族 , 他们从汉代起便开始在当地经营 , 而且世代相传 , 自成一方势力 , 算是一个割据军阀 。 看起来 , 与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并无差异 。 而公元237年左右 , 当时公孙家族在辽东的统治者公孙渊 , 自立为燕王 , 改元绍汉 , 设置百官 , 并给当地的少数民族授予了印授 。 虽然他们臣服于东吴 , 却也算是立国了 。 也就是说 , 不管怎么说 , 当时都应该是"四国" , 而非"三国" , 那么为什么 , 至今都很少有人提及四国的说法呢?对此 , 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
一、政权存在时间太短
文章图片
虽然《三国志》中提到:"渊遂自立为燕王 , 置百官有司 , 遣使者称节 , 假鲜卑单于玺;封拜边民" , 看起来非常正式 , 可是公孙渊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 , 公元238年 , 曹魏的太尉司马懿就率大军前来 , 迅速将其剿灭 。 也就是说 , 虽然"始度以中平六年据辽东 , 至渊三世 , 凡五十年而灭" , 也就是说公孙家族割据辽东有五十年的时间 , 但是燕从立国到亡国 , 却不足一年 。 根本不值一记 。
二、长期处于依附状态
【公孙|汉末明明有魏蜀吴燕四个国家独立, 为什么不叫四国鼎立? 原因简单】
文章图片
公孙家族据有辽东 , 最初是大汉戍守边疆 , 治理边境 , 虽然属于割据势力 , 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 , 却属于汉臣;后来曹魏以魏代汉 , 他们又成为了曹魏的附属 , 并不算一方独立的势力 。 再后来 , 公孙渊以曹魏的封赏太小气为由 , 选择造反 , 自立为了燕王 , 可这个小国依旧没有独立 , 而是依附孙权 。 也就是说 , 虽然他们在辽东自治 , 却从来不算一方独立的诸侯 , 仅是他人的附属 。 如此算来 , 也不能与魏、蜀、吴相提并论 。
三、并没参与群雄角逐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公孙家族的势力 , 不能与孙曹刘相提并论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 那就是他们从未逐鹿中原 。 众所周知 , 汉末时期 , 天下大乱 , 各路诸侯纷纷争霸 。 孙、曹、刘三方经过重重角逐之后 , 才得以脱疑而出 。 他们三方中 , 曹魏势力一统江北 , 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东吴势力据有江东 , 刘备势力则雄据巴蜀 。 可是公孙家族一直偏安一隅 , 并未参与进群雄争霸的斗争中 。 而且辽东地偏远 , 相当于边疆地区 , 无论怎么看 , 他们都与争霸没什么关系 。 再加上 , 曹魏派司马懿一出兵 , 他们便迅速亡国 , 可谓不堪一击 。 所以这个势力没有资格与魏蜀吴并称四国 。
推荐阅读
- 孙权|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还要传位于孙权?
- 吕布|此人是汉末第一猛将, 斩华雄, 败吕布, 让董卓闻风丧胆, 不是关羽
- 吕布|董卓作为东汉末年势力最大的诸侯,他专权期间,帐下有哪些猛将
-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能够证明明朝对世界了解吗?
- 公孙|公孙瓒手下有一大将,实力与赵云相当,最终成为曹魏的王牌
- 公孙|东汉末最精锐的三支特种兵部队,董卓占其二,最后一支太可惜
- 公孙|三国并立时, 东北还有个割据政权
- 李世民|李承乾明明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何还要冒险谋反?看完后明白了!
- 周瑜|东汉末年不止东吴的周瑜是高富帅!蜀国的他也是!
- 公孙|东汉末年并非只有“三国”,更有一势力几乎独立,终被司马懿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