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AR黑科技解锁新加坡线上马拉松新玩法,微美全息5G传输全息通讯场景应用广泛

_原题为 AR黑科技解锁新加坡线上马拉松新玩法 , 微美全息5G传输全息通讯场景应用广泛
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2020采用的Rouvy扩增实境(AR)系统与赛项昨天亮相,参与者得以创造个人角色模型(Avatar),一边在跑步机上跑步,一边通过应用浏览新加坡城市美景 。
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主办方铁人集团今年8月已宣布今年的新加坡马拉松赛会改以虚拟和 AR 方式进行 。
AR解锁新加坡线上马拉松新玩法
【虚拟|AR黑科技解锁新加坡线上马拉松新玩法,微美全息5G传输全息通讯场景应用广泛】活动将于11月27日至12月6日,以混合赛形式举行 。 赛事设五个项目:AR10公里、AR半马、10公里虚拟赛(VR)、半马虚拟赛,以及虚拟加倍赛(10公里+半马) 。
AR赛道以乌节路为起点,途经牛车水、国家美术馆、滨海湾等景点 。 参与AR赛项只需下载程序,按照指示连接自己家的跑步机,或到12所指定的ActiveSG健身房,或报名参加12月5、6日在滨海湾花园的现场AR跑步活动 。
虚拟|AR黑科技解锁新加坡线上马拉松新玩法,微美全息5G传输全息通讯场景应用广泛
文章图片

这次赛会也得到新加坡旅游局与体育理事会的支持,旅游局局长陈建隆与体理会总裁林德仁昨天还在AR系统的揭幕仪式上试跑了一公里,展示Rouvy应用如何让玩家连线“同场竞技” 。
陈建隆致辞时说:“很高兴我们身在亚洲可以借用科技的力量创造全新的跑步体验 。 AR赛道从乌节路开始, 途经小印度、牛车水、市政区,包括滨海湾花园,最后在国家美术馆附近结束 。 全世界任何人现在都有可能借此在新加坡'跑步' 。
陈建隆也是跑步爱好者,他说:“当然,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在现实中亲身探索我们的美丽城市 。 我希望这项AR赛项可以吸引更多人游览新加坡 。 ”
另一方面,赛会今年8月推出虚拟俱乐部,展开为期15周的长跑挑战,每周更新挑战,至今已经吸引8万人次参与,其中20%来自海外 。
负责主办赛事的铁人集团总裁梅耶昨天在揭幕仪式上致辞时说,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催生出特别的赛会,相信今年的努力会给未来留下积极的遗产 。 他相信这次的赛会将向世界展示新加坡的特色 。
有新加坡“刀锋战士”之称的体障运动员沙里夫昨天也试跑了AR系统 。
沙里夫受访时说,这是全新的体验,他认为AR尤其能造福体障群体 。 以往参加大型赛会,交通不便,人潮汹涌,会让体障人士却步,若能在安全、可监控的环境里跑步,按照自己的步伐使用AR技术,一边运动一边游览新加坡景观,沙里夫认为这将鼓励更多体障人士投入运动 。
疫情加速VR/AR发展
疫情期间,AR看房的使用人群较此前翻了3.5倍,AR带看业务同比增长了200倍,AR带看的增长,得益于AR技术能够帮助消费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全面了解楼盘户型、装修以及房屋深度、空间尺寸等多元信息,还有讲解员一对一的实时讲解交流,获取比照片、文字更直观、更丰富的信息,因此疫情期间,更受消费者青睐 。
不仅是在房屋租赁和买卖方面,在线上虚拟衣服和物品的买卖方面,VR和AR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
除了租房和购物,在探视方面虚拟产业也出现了很好的增长 。 受到疫情的影响,医院新生儿的探视和监狱的探视都开始采用5G+AR的方式来进行,这不仅避免了接触,还十分高效的实现了了解了被探视对象的真实情况 。
在远程办公方面,5G的逐步普及和随之而来的物联网的应用,还有VR和AR的发展,不仅让我们网络和软件卡顿问题得到了解决,还直接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VR和AR可以直接让同事呈现在自己眼前,也可以让我们所有人都处在一个虚拟的办公空间中,这样就让我们的居家办公与在办公室办公拥有了一样的体验,这些的使用都会让我们未来的远程办公更加高效舒适,也会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改变 。
VR和AR的应用还远不止这些,许多人在手机上养的虚拟宠物和游戏也可以通过AR的方式呈现,手机上的虚拟测距软所展示出来的尺子,也是AR的应用,当然,这种例子还有非常多 。 可以说,一次疫情让这些虚拟技术有了更好的普及和发展,在疫情过去之后,这些虚拟技术将更好的进行落地,有更好的发展 。
5G传输助力全息“云展会”应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WAIC首次以“云会展”的形式开展,在形式上包含真人全息投影、实时3D云嘉宾体验等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互联网大佬们的参会形式也各不相同 。 其中,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CEO马斯克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视频连线会议 。
大会上用到了一系列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首次在大会上使用的全息投影技术,让世界各地的嘉宾们仿佛置身于现场,这也解决了一些嘉宾由于疫情等原因无法赶到大会现场的难题 。
虚拟|AR黑科技解锁新加坡线上马拉松新玩法,微美全息5G传输全息通讯场景应用广泛
文章图片

全息成像并不是最新研发出的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 全息成像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需要比普通摄像处理100倍以上的信息量,对拍摄以及处理和传输平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最早的全息技术仅用于处理静态的照片 。 要实现高清影像的超低时延传输,全息成像等来了5G的商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