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小学生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_原题为 小学生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刘迪|小学生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文章图片

同学们积极响应“光盘打卡我助力”活动 。
刘迪|小学生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文章图片

“世界粮食日”当天 , 刘迪老师进行《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主题教育活动 。
刘迪|小学生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文章图片

通过视频短片 , 学生们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
刘迪|小学生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文章图片

课堂上 , 学生们制作手抄报 , 争当“节约宣讲员” 。
刘迪|小学生跟着“一粒米”去旅行
文章图片

午餐后 , 值日生与小组长给剩菜剩饭称重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向洁 摄
“一粥一饭 ,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 恒念物力维艰 。 ”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 , 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小学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吟诵古训 , 创作小报 , 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 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
观《米的生命经历》 , 惜盘中餐之不易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16日上午 , 江岸区谌家矶小学五(1)班教室里书声琅琅 , 在刘迪老师的带领下 , 全体学生齐背《悯农》 。
这首古诗在中国妇孺皆知 , 可以说是许多人幼时的“启蒙诗” 。 学生李彦泽说 , 在他的记忆中 , 这是他学的第一首诗 , 从小父母就教导他要爱惜粮食 。 但在实际生活中 , 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 , 包括他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时候 。
听了学生们的剖白 , 刘迪老师点开一段视频《一粒米的生命经历》 。 学生们跟随着主角“米” , 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奇幻之旅 。
“万万没想到 , 粮食仍是个世界问题 。 ”学生彭嘉钰说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可是据她观察 , 美德传承也内外有别 , 许多人在家厉行节俭 , 出外在餐馆用餐时 , 往往会为了面子而对浪费视而不见 。
做一道计算题 , 体会积少成多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们领会积少成多的意义 , 刘迪老师请学生们现场完成一道数学计算题: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 一年节约多少粒米?截止到2019年中国有14.0005亿人口 , 如果我们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 一年节约多少粒米?
“我们全班一年能节约10585粒米 , 全国人民一年能节约5000多亿粒米 , 总重量达1000多万公斤 。 ”受家人影响 , 学生胡思羽在疫情期间就开始关注“粮食问题” , 回答起计算结果来特别迅速 。
当意识到自己的一个小举动 , 就能产生巨大影响力时 , 学生们纷纷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出谋划策 。
一些学生组团当起“节约宣传员” , 通过制作手抄报的形式 , 向家人、亲戚、朋友宣讲“节约为荣 , 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 , 动员大家从自身做起 , 从每个家庭做起 , 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一棵菜做起 , 树立勤俭之风 。
试行“光盘打卡我助力”评比 , 争最美奖章
“学生们都有杜绝浪费的意识 , 但总觉得自己人微言轻 , 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 久而久之 , 少了一分坚持 , 多了一分无所谓 。 ”刘迪老师说 , 课上 , 她并没有跟学生讲什么大道理 , 而是让大家试着去“当一粒米” , 以主人翁的心态去感知 , 从而转化到行动中 , 真正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该校校长陶俊表示 , 为了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 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文明餐桌 , 从我做起”活动 , 大力倡导不剩菜 , 不剩饭的文明行为 。 这学期以来 , 学校进一步落实“光盘行动” , 在部分年级试行“光盘打卡我助力”评比 , 在班级配备一个专属剩饭盆一个电子秤 , 每天分小组统计剩饭重量 , 当日进行“光盘”考核 , 残渍量越轻、表现最为突出的小组将获得助力光盘最美奖章 。 一个多月来 , 学生们的剩饭剩菜越来越少 , 每日“光盘”的学生越来越多 。
专家说
儿童的成长需要不断磨炼道德意志 , 而节俭生活是儿童磨炼道德意志不可缺少的部分 。 我们欣喜地看到谌家矶小学紧扣时代热点 , 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思政课的主题内容 。 惜物以养正、惜物以成习、惜物以养志、惜物以爱人 。 为这样的思政课点赞!
——武汉市思政学科带头人、武汉市育才小学校长晏莉
家长说
通过学校开展的“厉行节约 , 反对浪费”的思想教育 , 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油、一棵菜的重要性 。 在外就餐时也能提醒我们合理点餐 , 文明用餐 , 养成“够吃就好、剩余打包”的好习惯 。 这种教育活动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 非常有必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