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岐伯|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二)
文章图片
本篇讲述了阴阳的特性和相互作用 , 并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角度 , 讲述了阴阳变化对人的影响 , 以及如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疾病 。 所以 , 无论是对疾病的治疗还是养生 , 都应以调和阴阳为原则 。
接上篇咱们往下说:
阴性沉下 , 故味出于下窍;阳性升浮 , 故气出于上窍 。 味属阴 , 味厚者为纯阴 , 二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气属阳 , 气厚者为纯阳 , 气薄者为阳中之阴 。 味厚者能泻下 , 味薄者则通利;气薄者能宣泄 , 气厚者则令人发热 。 热性大的药物耗散正气 , 气味温和的药物则可使正气壮盛 。 这是因为大热消耗正气 , 温和的阳气则能生发正气 。 气味辛甘 , 具有发散作用的药物属阳;气味酸苦 , 具有涌吐、泻下作用的药物属阴 。
阴气偏胜则伤阳气 , 阳气偏胜则伤及阴精 。 阳气偏胜 , 患者表现出发热;阴气偏胜 , 患者表现出畏寒 。 如果寒到极点则出现热的表现 , 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的表现 。 寒邪伤人形体 , 热邪伤人气分;气分受伤则使人感到疼痛 , 形体受伤则引起肿胀 。 疾病先出现痛而后出现肿 , 是先伤于气而后涉及形;先肿而后痛的 , 是先伤于形而后及于气 。 风邪偏胜就会引起头晕目眩、肢体痉挛、晃动 , 热邪偏胜就出现痛肿 , 燥邪偏胜就出现干枯少津的病症 , 寒邪偏胜可以导致浮肿 , 湿邪偏胜就出现泄泻 。
【黄帝问岐伯|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二)】自然界四季的交替、五行的演变 , 形成生、长、收、藏得过程 , 产生寒、暑、燥、湿、风 。 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 , 化生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 , 从而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感情 。 所以 , 喜怒等情绪太过会伤人五脏之气 , 寒暑等气候 , 太过会伤人形体 。 暴怒会损伤人的阴气 , 暴喜会损伤人的阳气 。 情绪太过 , 会使气血突然紊乱上冲 , 充满上部的经络 , 于是阳气脱离形体 , 从而出现昏厥甚或死亡 。 所以对喜怒等七情不加节制 , 对寒暑变化不加以调摄 , 生命就不能长久 。 因物极必反 , 故阴气过盛转化为阳 , 阳气过盛则转化为阴 。 所以说 , 冬季感受了寒邪 , 到第二年春季会出现温病;春天感受了风邪 , 到了夏天就容易发生腹泻;夏季感受到了暑邪 , 到了秋季就易发生疟病;秋天感受到了湿邪 , 到了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
推荐阅读
- 谁偷走了我们的气血?又该如何补回来?
- 冬日养生,先补“五气”!肾虚、睡不好的人尤其要看
- 灵枢|健康中国 星光大道——黄帝内经 灵枢· 九针论
- 医食参考|黄帝内经的“揉腹法”教你这样一揉,秋凉时节胃疼胃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