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见|是运气还是实力?,跟谁学股价逆势上扬( 二 )
而在业绩方面 , 跟谁学也一路看涨 。 据其9月发布的Q2财报显示 , 其收入同比增长367% , 达16.5亿元 , 连续7季度收入规模同比翻4.5倍以上 , 更难能可贵的是 , 跟谁学也成为了在线教育行业唯一连续9季度实现盈利的企业 。 其盈利能力的直线上升 , 也预示着其竞争力也水涨船高 。
再次 , 在内部经营上"精打细算" , 打破"三年半效应" 。 教培行业有个说法 , 叫做"三年半效应" , 说的是多数教育培训机构在最初创业的三年半 , 会因为资本力量的助长 , 招生人数的增加 , 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拉升 , 而出现各项数据的快速的增长 , 但过了这个时间点 , 就会出现放缓甚至下滑 。
从在线教育行业的特性 , 该说法也并非空穴风 。 众所周知 , 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相对低门槛的行业 , 几名老师 , 招募到几名学生 , 就可以开一个培训班 。 但是 , 要做到一定规模 , 服务水平就得跟上去 , 不仅需要与之匹配的师资力量 , 更需要有系统化的内部运营 。
【于见|是运气还是实力?,跟谁学股价逆势上扬】以于斌的观察 , 这个行业存在着先收款、后消课、资金结算周期长的弊端 , 因此财务方面的滞后反应十分明显 。 而且 , 对于K12在线教育 , 由于存在多种类型的费用支出 , 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现金流 , 更需要进行内部成本管控 , 方能确保企业良性经营、保持市场竞争力 。
跟谁学在这方面 , 很早就意识到了问题的核心 。 例如 , 整合业务不断做减法就是其降低内耗 , 提升运营效率的创举 。 以其最近发布的"高途课堂"品牌升级为例 , 跟谁学近期表示 , 在保持原有课程安排和教学服务不变的情况下 , 跟谁学品牌下的中小学在线课程和服务 , 将统一聚合至"高途课堂"品牌 。
至此 , 调整后的跟谁学业务分为三大板块 , 分别是:专注K12业务的高途课堂、专注成人业务的跟谁学、专注3-8岁少儿教育的小早启蒙 , 三大业务品牌分别聚焦不同细分人群和市场 。
如此 , 通过业务架构调整 , 跟谁学在三方面大幅降低成本 , 提升企业竞争力 。 其一 , 企业本身的运营费用 , 如老师的课酬 , 教学场地及设备费用 。 其二 , 为了满足学员不断变化的需求 , 进行课程研发、升级迭代的费用;其三 , 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等而产生的营销费用 。
尽管跟谁学从孵化高途课堂到模式跑通 , 也才3年多的时间 。 但是这次业务的重新整合 , 也让人们看到 , 跟谁学显然其已经突破增长乏力的瓶颈期 , 并在全新模式下越走越远 。
名师IP+私域流量池 , 阵地战的规模效应
与其说跟谁学的数据增长 , 是在线教育行业处于蓬勃高速发展的阶段的红利使然 , 不如说这是因为跟谁学抓住了流量红利 , 做对了营销方式的结果 。 据于斌观察 , 在2017年左右 ,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日趋攀升的红利期 , 跟谁学就开始打名师IP+私域流量的组合拳 。
一直以来 , 跟谁学也是在用产品化的思维 , 以及同时布局"跟谁学"、"高途课堂"的双品牌策略 。 这样的打法 , 与近期其宣布将跟谁学品牌下的中小学在线课程和服务 , 统一至高途课堂品牌 , 可谓殊途同归 。 这也意味着 , 跟谁学在继续求变 , 再次聚焦目标 , 决定全力打造唯一的K12品牌 。
文章图片
在跟谁学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 , 跟谁学创始人兼CEO陈向东表示 , 据第三方估计 , 在7、8月的暑期市场 , 在线教育行业10家头部机构投放量可能超过100亿元 。 而且 ,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 , 2020上半年 , 中国K12在线教育企业平均营销费用投放同比增长71.2% 。
相对于其它竞品大肆烧钱的营销模式 , 跟谁学早期布局的名师IP+私域流量阵营 , 为其打下了牢不可破的江山 。 一方面 , 这种玩法可以大量获取目标用户 , 另一方面 , 可以大幅降低获客成本 。
推荐阅读
- 计算机专业大一下学期,该选择学习Java还是Python
- 未来想进入AI领域,该学习Python还是Java大数据开发
- 消费者报告 | 美团充电宝电量不足也扣费,是质量问题还是系统缺陷?
- 倒下的虾米:输给生态,还是败给时代?
- “机器人妻子”上市遭抢购,是在解决刚需,还是在挑战伦理?
- 2021,“卖菜”还是门好生意吗?
- 手机卡顿时,究竟是关机还是重启,这四点差异明显,看完涨知识了
- 小米11先取消后配备充电器,是真环保还是真营销
- 微信正式宣布,国产操作系统要来了?还是马化腾“务实”
- 迫不得已还是有意为之?华为Mate再添新成员,花粉这下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