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名家|由“地图”到“指南针”:疫后智能营销的演化逻辑( 三 )


从技术适用性来看 , 智能营销需要做到敏捷性 , 企业端营销要及时适前端场景的变化 。 以字节跳动为例 , 用户今天在抖音直播间下了单 , 由于数据的割裂 , 双方信息不对称 , 很有可能导致无法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刺激和维护 , 从而错失复购用户 。
因此在接下来 , 科技巨头们针对智能营销方面的博弈将会围绕以下两个侧重点:
1.搭建好从前端到推送的高效服务体系
从托管页到巨量引擎 , 科技公司的前端产品看似各有千秋 , 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平台自身的调性特征有所选择 。 但考虑到科技巨头本身个个都是流量巨鳄 , 理论上是可以覆盖大多数领域的 , 因此竞争在所难免 。 这其中的关键还是要看转化效率比拼 , 包括前端对终端的影响以及终端对前端的信息反馈这两个层次 , 要求做到敏捷性 。
2.打通广告主与科技公司之间的数据孤岛
品牌商们的数据顾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 数据本身的安全性以及科技公司自身的中立性 。
安全性上 , 中台搭建的公有云服务要拥有更完善的灾备方案 。 这一点对于头部科技公司不算什么 。 但这还不够 , 目前看来 , 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网络安全防御或许才是实现安全性的关键 。 区块链这项技术本身就是为加密和安全而生的 , 要想做好品牌商的思想工作 , 就得先用技术帮它们卸掉安全包袱 。
在中立性上 , 主要是广告主与科技公司(包括对外投资的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关系 , 如果存在 ,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数据共享 。
2012年 , 在凯文凯利和马化腾的对话中 , 提到关于“垄断”的问题 , 凯文凯利称之为“暂时性垄断” , 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 , 没有任何垄断是永远持久的 。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 , 一家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 参照技术的发展轨迹 , 在一开始总是被认作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 想要搞技术垄断 , 但最终还是会走向开源 。 即便是核心专利 , 几番诉讼到最后往往握手言和 , 会愿意拿出给别人用 , 自己收点专利费 。 数据也是如此 , 各大科技公司此前都在做数据的“围城” , 但无论是美国的脸书谷歌亚马逊 , 还是国内的BAT , 它们的数据“围城”再大终究是有限的 , 中小商家更是如此 , 不开源谁都无法做到极致的服务 。
可以预料的是 , 从技术开源转为数据开源 , 让数据“石油”流通成为接下来的重要课题 。 这不仅仅是智能营销的需要 , 更是整个商业社会再加速的关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