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银行理财“迁移”增加产品风险吗,哪些产品被迁移?( 二 )


“迁移”速度为何有快有慢?对此,董希淼表示:“已经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均为各自银行类型中的领先者,技术问题不是关键问题 。”在他看来,影响迁移进度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认识问题 。由于过渡期延长,存量产品整改、迁移的时间弹性增大,不同银行对迁移工作存在不同认识,进而有不同迁移时间安排 。二是人员问题 。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与资管部门实际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还有一些银行理财子公司与资管部门是两套人马,前者迁移速度会更快 。
哪些产品被“迁移”
“从母行迁移至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均为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非保本产品,不同银行产品具有不同特征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雪花表示 。
具体来看,投资期限方面,各家银行的迁移产品平均期限均在1年以上,期限最短的是杭州银行,为307天;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行的产品期限跨度较大,短期产品与长期产品均有涉及,且包含多款无固定期限产品 。风险等级方面,大部分银行的产品风险均较小,等级为1级和2级 。不过,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与工商银行转移的产品中还包括风险等级为4级的高风险产品,特别是工商银行的“博股通利”私募股权专项系列产品风险等级较高 。
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达到81.8%,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占比分别为7.1%和11.1% 。从产品发行对象来看,除交通银行、宁波银行与中国银行少数几款产品是面向私人银行发行以外,其他产品均为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 。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专家提醒,理财产品“交接”中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陈雪花表示,目前,理财子公司的金融科技系统尚未完善,迁移至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仍由母行代销 。在理财子公司发展初期,可先将母行理财相关配套服务迁移至理财子公司,以保证子公司顺利度过起步阶段 。未来,理财子公司在BTA(理财登记过户系统)、投资交易系统、估值系统等技术方面,以及建立子公司自身的直销体系、与外部投顾机构的合作上均需投入大量精力,保证产品转移至理财子公司后能够独立运营,与母行完成风险隔离 。
“另外,在资金池运作模式下,目前银行存量产品中存在大量期限错配的理财产品,在将母行存量产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的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母行留存产品流动性的前提下将产品分批次、安全地退出 。”陈雪花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钱箐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