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标准化、净值化时代来临,平安信托“二次创业”抢占跑道

:原题为_第一财经|标准化、净值化时代来临,平安信托“二次创业”抢占跑道。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 , 信托公司纷纷掀起标准化、净值化的“二次创业”热潮 , 信托业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 头部的信托公司是如何转型的?带着这一问题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对平安信托进行了采访 。
“严监管时代的到来 , 实际上也为信托业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 , 催生了新的业务机会 。 ”平安信托产品中心业务总监彭涌说 。 据了解 , 目前平安信托产品中心提前布局标品类信托及服务类信托 , 目前已经打造了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专业化的产品 , 构建多元化的产品生态圈 。
压非标、搭建新架构
今年4月27日 , 平安信托公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 , 截至去年末 , 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下降到4426.08亿元 , 与2018年底相比减少915亿元 。 其中 , 压降通道性业务规模625亿元 , 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146.13亿元 , 压降房地产业务规模33.38亿元 。
“资管新规鼓励标品投资 , 其深层次的逻辑是鼓励资管行业回归本源、做资管行业该做的事 。 我们从去年就进行主动压降规模 , 不仅可以降低业务风险 , 更有利于转型 。 ”彭涌表示 。
平安信托的转型 , 不仅体现在业务规模上 , 也体现在公司产品中心的设置上 。 不同于常见的产品研发中后台设置 , 平安信托设立产品中心 , 采用专业化、前台化、模块化的运营模式 , 直接面向市场 , 实现了从模式探索、产品投研到业务落地的全流程覆盖 。 此外 , 产品中心可集中协同资金中心、区域及其他事业部 , 综合各类资源进行客户承揽 。
彭涌用了个比喻 , 在公司新的架构下 , 资产团队就像是飞机场 , 获得客户流量;产品中心则是公司转型的发动机和客户服务的装备库 , 提供一系列标准化的工具 , 全面负责产品的发行、包装与上市 。
“上述产品中心既涵盖了固定收益、资本市场、阳光私募、创新投行等标品投资业务 , 也囊括了ABS、家族信托等服务类信托业务 , 旨在通过产品集成、客户集成、系统集成、客户经理集成抢占市场先机 。 今年前三季度 , 平安信托产品中心向市场供应标准化产品超过600亿元 。 ”彭涌称 。
头部信托公司如何“非标转标”?
伴随着信托业进入转型的深水区 , 各家信托公司纷纷把"非标转标"作为业务重点 。 在整个大资管行业“非标转标”的背景下 , 平安信托在抢占跑道 。
平安信托固定收益部业务总监陈勇对采访人员表示 , 固收部门目前已打造了三大核心产品线:现金管理类、纯债类、"固收+"类 , 并将债券委外业务作为拳头产品 。
与其他资管机构相比 , 信托公司从事固收业务有何优势?
陈勇称 , 从本质上讲 , 非标也是一种典型的固定收益产品 , 只不过是非标准化的 。 现在“非标转标”是趋势 , 信托公司可以开展标品与非标的资产联动 , 这是其他资管机构不具备的能力 。
在陈勇看来 , 债券投资在理念上 , 要坚持“天时、地利、人和” 。 “天时”是做到顺周期、顺趋势、严守价值底线;“地利”是通过各类大类资产进行估值分析 , 寻找性价比最优的品种;“人和”是看图形、看人气 , 寻找市场热点 , 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进攻 。 在投资策略上 , 则要做到“资产配置”与“信用精选”双措并举 。 一方面 , 通过分析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所处阶段、资本市场资金环境、各类资产估值水平 , 寻找高性价比资产 , 动态优化配置;另一方面 , 利用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 , 精选信用债投资 , 在不过度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稳健收益 。
资管新规、非标转标、打破刚兑三大背景意味着未来大部分资管产品要以净值型产品形式存在 。 而TOF(基金中的信托)因其灵活性高、净值型、标准化的特点成为信托公司转型方向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