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地震前的“发光现象”为什么有时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


地震发光现象 , 俗称“地光” , 是一种自然光源 。 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 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 , 不宁不令 。 百川沸腾 , 山冢崒崩 。 高岸为谷 , 深谷为陵 。 ”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 。 公元一世纪 ,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 , 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 。 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 。
发光|地震前的“发光现象”为什么有时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
本文插图

长久以来 , 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 , 让人们倍感困惑 。 一些人认为 , 地光完全是目击者在地震发生时因内心恐惧所产生的幻觉 。 19世纪以前 , 在有关的观察报告中 , 地光多被解释为地方性雷暴、云霞、彩虹、激光、流星等 。 在电力被广泛利用后 , 又有人怀疑地光是输电线路打火、电焊弧光等等 。

1750年 , 英国和北欧频繁发生地震并出现众多地震发光现象 , 从而引起伦敦皇家学会的注意 。 威廉·斯图克雷博士曾试图用地表电流来解释地震的热、声、光现象 。 直到20世纪初 , 意大利学者里佐收集了1905年9月8日发生在意大利长拉布里亚地震的42份地光材料 , 开创了深入研究地震发光现象之先河 。 1910年 , 加里广泛收集了欧洲148例地震发光资料 , 发表了《地震时观察到的发光现象的搜集和分类》一文 , 成为分析研究地震发光现象的开山之作和精细划分地光类型的宝贵文献 。 此后 , 通过逐年对地震发光现象的观察和大量翔实丰富的观察报告 , 人们才逐渐解除了对地光存在的真实性的怀疑和误解 。
发光|地震前的“发光现象”为什么有时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
本文插图

光怪陆离的形态
地光的形态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文字准确而形象地描述 。 它们有的形似霓裳入云 , 态若仙女散花 , 色带飘荡 , 有的光如火炬 , 霞若宝塔 , 在天边或直照云端 , 或如天灯高悬、串球盘旋:有的貌似火红幕布 , 状若银白屏扇 , 在地平线附近或彩虹竖立、弧光冲天 , 或光带平铺、光扇叠嶂 , 而更多的是明亮耀眼的圆球体 , 像串串葫芦 , 光点闪闪……
发光|地震前的“发光现象”为什么有时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
本文插图


科学家们分析研究了形形色色的地光形态后 , 按放电形式将其归纳成3种类型:一种是低空大气的放电形式 。 它形态多变 , 有时轮廓模糊 , 有时旋转飘动 , 有时一闪而过 , 但比雷雨闪电持续的时间要长 , 可以把远山森林的轮廓映衬得清清楚楚 。 一种是不完全的火花放电形式 。 它飘忽不定 , 闪烁着很亮的蓝色光 , 形态为单一的光束或光带 。 一种是地下溢出物质流放电形式 。 它从地面冲天而起 , 由下而上扩散成光柱、火球、彩带等 , 光柱顶部多扩展 , 常呈现各种焰火般的形态 , 火球从地面升起 , 呈直线、抛物线和螺旋滚动 , 彩带呈半球状、扇形的弧线 , 或临近地平面 , 或并列于低空 。
纷繁复杂的成因
科学家们认为:地光的成因 , 一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聚集 , 于地壳上层直接放热发光 , 一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 , 于低空大气层辐射放电发光 , 或者是二者的组合 。
在第一种成因作用下 , 地光的形态多是底边在地面 , 半径几十米至百米 , 呈现稍平的半椭球形或扇形彩虹光带 , 以及拔地而起的光束、光柱、光球等 。

在地震发生前 , 地球内部的部分介质已处在应力急速积累的状态 , 地壳上层岩石开裂膨胀 , 并产生电、磁、热及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 。 在岩石变形过程中 , 各部分间的撞击与磨擦能产生大量的热 , 热度达到一定程度即发出光亮 , 其道理就像“马蹄上的铁掌与路面上的石头撞击后而产生的火花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