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轻言说1|刘邦在本质上保护自尊,项羽从表面上爱惜尊严( 二 )


之所以认为项羽没有将刘邦作为争夺天下的敌人 , 是因为项羽最后将六八昂放走 , 如果项羽视刘邦为秦军一样的敌人的话 , 那么项羽肯定不会放刘邦离开的 。 并且从项羽出征的理由可以看出 , 项羽根本没有把刘邦视为主要敌人 , 只是将刘邦视为一个冒犯者 , 刘邦冒犯了项羽的尊严 , 刘邦之所以冒犯 , 是因为此时其他诸侯对项羽都似乎俯首称臣 , 只有刘邦敢于挡住项羽 。 所以 , 项羽的为政眼光其实很弱 , 弱到分不清时局、看不清变化 。
历史轻言说1|刘邦在本质上保护自尊,项羽从表面上爱惜尊严
文章图片
项羽分封的天下
二、刘邦捡漏
如果说项羽有漏洞 , 那么刘邦就是时常捡漏的那个人 。 刘邦对项羽无所不用其极 , 只要是能够从项羽手下逃走或者是将项羽打倒 , 那么刘邦会用任何方法 , 包括行骗 。 刘邦其实不在乎手段 , 只在乎结果如何 , 就像在鸿门脱险一样 , 刘邦骗过了项伯 , 哄骗项伯跟自己结为亲家 , 这样一来 , 作为亲家 , 项伯肯定要为刘邦着想 。 当然 , 刘邦之所以能够行骗成功 , 一部分原因是项羽这边太容易受骗 , 给了刘邦行骗的机会 。
除了善于行骗 , 刘邦还善于装傻 , 刘邦在入关之后 , 本想将所有的金钱财宝收归自己所有 , 但是没想到项羽打进来 , 所以就只能对项伯称自己将所有钱财打包 , 不是为了自己 , 而是为了方便将钱财交给项羽 。 刘邦知道项伯其实并不傻 , 项伯之所以帮自己 , 完全是为了利益 。 但是项伯最大的利益是项氏阵营 , 因为刘邦就只能以项羽的利益为主说服项伯 。
历史轻言说1|刘邦在本质上保护自尊,项羽从表面上爱惜尊严
文章图片
《汉书》史料
刘邦从项羽手中捡的最大的漏洞 , 其实就是政治眼光的高低 。 正因为项羽在受到了好处之后就对刘邦不再追捕 , 所以刘邦才能逃脱 。 项羽之所以因为一点点好处就放走了刘邦 , 根本原因是项羽没有高明的政治眼光 , 他没有看到时局的变化 , 仅仅认为最大的敌人是秦朝 , 既然秦朝已灭 , 那么天下就会大定 。 项羽只是将刘邦视为小孩子抢走东西 , 因此刘邦才会一此次的从项羽手中溜走 。
总结
项羽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 , 作为乱世当中的领导人 , 他应该审时度势 , 而不是固守死理 。 项羽没有判断信息的能力 , 只要觉得有道理 , 那么项羽就会产生动摇的心思 。 如此一来 , 项羽丢失了很多次时机 , 特别时丢失除掉刘邦的时机 , 是项羽一生当中犯的最大的错 。 除了性格原因之外 , 项羽的政治眼光其实也不适合乱世 , 乱世当中最忌讳看不清方向、分不明敌友 , 项羽一会将刘邦视为敌人 , 一会又为刘邦设宴 , 项羽这种左右徘徊的做法 , 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 。
历史轻言说1|刘邦在本质上保护自尊,项羽从表面上爱惜尊严
文章图片
项羽最终乌江自刎
跟项羽正好相反的是 , 刘邦特别会捡漏 , 尤其是多次从项羽手中有惊无险 。 刘邦的性格和政治态度决定了他总比项羽高一筹 。 刘邦的性格是表面上软 , 实际上很坚定 , 能够看清敌友 , 辨清方向 , 并且为了达到目的 , 不惜撒谎骗人 , 这一点恐怕项羽都不屑去做 , 因为项羽的尊严感很强 。
当然 , 刘邦也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 不过刘邦善于分具体情况 , 如果处在危急时刻 , 而行骗可以摆脱危机 , 那么刘邦肯定会行骗 。 所以 , 刘邦的自尊是建立在没有外界威胁的基础之上 , 例如他当了皇帝之后 , 自尊感就比之前的要强很多 。
而项羽的自尊感是建立在任何时候 , 这就导致项羽看不透刘邦的心思 , 而刘邦却能看透项羽 。 项羽基于私人利益得失 , 而失算于天下争夺 , 刘邦基于时局变化 , 而不惜自毁尊严 。 所以 , 最后两人的结局实际上从鸿门宴中就可以窥见一二 。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推荐阅读